别让你的评论,变成抽你脸的耳光!

上周公司招一个新媒体运营,三个入围的人里,我最看好的小伙子被刷下来了,我很疑惑呀!就去问怎么回事,招聘主管给我看了小伙子的一些网络回复,诸如“**(某省名字)都是贼,**(某省名字)都是鸡,**(某省名字)都是骗子。宁可死也不要跟他们有任何交集。”招聘主管说这种人还是算了吧!

我做过5年的证券杂志研究员,主要工作就是写股票分析,有次主编给大家培训,讲完课,展示了一篇范文。有位总是被退稿的同事说“写的不怎么样啊?文字并不优美。”主编扫了一眼说“我现在想说,咱们写的是股票评论,不是诗!实用文,尤其是评论类实用文的第一要务是逻辑清晰、有实用性。你写的比诗和散文都优美那太好了,前提是你的逻辑对,你写的股票真的按照你写的走势发展。”

从上学时候到现在,我通过写字赚钱十多年了,遇到的评论不少了,很多评论后来都变成了发布者抽自己脸的耳光。

比如有次推荐傅雷先生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一楼回复“你老是推荐这本书,这本书你写的吧!”

不要觉得这个是个例啊!大家可以翻翻那些再版多年的经典书评价,总会发现一些“看不懂,差评!”“太厚,差评。”有次我竟然发现了一个未购买评论是“竟然没有免费电子书,还要花一块钱,打一星!”

我之前遇到有人说我写的不好,他看不懂。总会听我爸的,回复“教阅读理解单收费”,后来发现真的有人不会阅读,理解能力也不好。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统一回复“推荐给你两本书《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第12章 增进阅读速度、第13章 提高阅读效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第三章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第四章 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后来收到这些人回复,感谢我推荐的书帮他们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很多人觉得网络上可以随便发言,在互联网大数据发展迅猛的今天,你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而且永久的被记录在案,成为你抹不掉的历史。像开头那位小伙子一样,说不定某一天就成为了你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也是一种教养。我们集团几年前组织大家团购市区的房子,一位同事在评论区表示“这个价格可以在五环外买大三居了,谁傻谁买。”前不久这位同事在公司微信群里问“我家孩子想上市区幼儿园,你们谁买了市区的房子,帮我挂下户口。”时隔几年,他当年的评论就利落的给他一个耳光。

我的朋友秋若枫说“无论说NO,还是说YES,我们都应确保在说之前,理解了我们所将要评论的内容。”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一个故事:浪费时间,但没有浪费自己的人生。这种生活方式和论点让我很有启发。于是发了这句话,并且注明了出处。有很多没看过这个故事的人提出了反证,这就是我们的沟通,断章取义会让我们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而实际上,我们跟别人说的根本不是一件事。

大羹必有淡味,大巧必有小拙,白壁必有微瑕,人无完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如果单纯的揪着一个错误的点不放,那就只能看到这个对我们没什么用的点。而其他人看到的,却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收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870评论 9 209
  • 学画画认识个刚上高二的姑娘。因为离家远,我们都住在那边的宿舍。这姑娘雷厉风行,霸气十足,细高个子,不拘小节,活脱的...
    杲_杲阅读 175评论 0 0
  • 从《青茫》到《孤独》再到《未来》,刘同的青春系列书,我一字没有落下的全都读完,有人说他的书有些鸡汤,但是我不这样认...
    编辑部张敏阅读 476评论 0 1
  • 西来一带江水, 滔滔逝了何人? 千帆竞渡, 悲风从来劲, 壮士血,少年头, 雪亮吴钩; 往事如风, 风流如我, 长...
    黄花遍地开阅读 166评论 0 3
  • syeturing阅读 2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