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草缘】皮肤知识天天讲__第十七讲 火疖子

火疖子

火疖子也叫疖疮,疖子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

‘痈’则是相邻若干个毛囊及其结构的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由于皮肤卫生不良、皮肤脂溢性物质产生增多、外伤及机体激素水平高而引起。

初病起期局部红肿疼痛,而后红肿范围扩大、跳痛明显,最后形成脓肿,如果破溃则流脓但疼痛减轻。

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

西医学名:疖疮

中医学名:火疖(jie)子

主要症状:畏寒 发热 白细胞计数升高

传染性:无传染性

治疗

火疖子早期未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地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已经化脓则应切开排脓、换药,并继续使用抗生素。严重的痈如项部痈则须早期切开,以防败血症的发生。有发热、头痛者可口服解热止痛药。

预防

注意身体卫生,勤洗头、洗澡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若伤口过深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伤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疖子的防治

夏天是疖子的多发季节,许多孩子的头、面部、脖子、腰背部都爱起疖子。

这是因细菌侵入了人体皮肤的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子初起时,在汗毛孔部位出现小的脓疱,

可很快发展成黄豆大到蚕豆大小的紫红色坚实结节,往往不止一个,疼痛较明显。

3~5天后结节中央变软出现波动,最后破溃,排出粘稠的浓液而愈。

倘若脓疖发生在面部,上唇和鼻子周围的“危险三角区”,可因挤压搔抓致细菌逆行经静脉进入颅内,从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因此,疖子的防治非常重要。若多个疖子同时或者反复发生在身体各处,则称为疖病。疖病断断续续可持续数月甚至半年之久,常令患者苦不堪言。对于小儿来说,还影响小孩的健康生长。少数患儿还可以并发急性肾炎,偶而还有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的。生了痱毒的患儿具有传染性。

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

在疖子初起时,要及时热敷,周围皮肤可常用75%酒精消毒,以利于疖子的局限化;当疖子形成时,可用10%鱼石脂软膏或中药芙蓉膏外敷;若疖子成熟,表面柔软,并出现波动感时,可以切开排脓,排脓后,再上复方新霉素软膏至痊愈;但对于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疖子不可切开,更不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蔓延。

若发生疖病,疼痛显著,并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痛时,应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治疗。必要时,可口服清热解毒中药五味消毒饮。对一些疖病患儿,还应检查有无糖尿病,并经常服用绿豆汤,或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饮。

本病的预防

首先是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天天洗澡换衣。家里要防暑降温,注意室内通风,使孩子不致因出汗过多而生痱子。对于疖病患儿,一定要隔离治疗,所用过的用品要清洗晾晒消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形成的静脉团,或痔外静脉破裂或肛缘皮肤因炎症增生所形成的肿物。痔分内痔、外...
    信天翁happy阅读 2,266评论 0 3
  • 手足口病 友情链接:手足口病的病因及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七草缘阅读 1,871评论 0 0
  • 常见的DDOS攻击很多都是flood模式的,除此之外还有慢速DDOS,这种攻击方式通过与服务器维持长期的连接,将服...
    半人前阅读 10,772评论 2 16
  • 昨夜因为她哭闹我对她发了脾气,今晚因她不在身边而辗转难眠…… 一年前、她是我的全部,一个小宇宙,虽然有时因为“不听...
    月巴兔阅读 164评论 0 0
  • 今天,看了卡耐基的成功学,虽然不能理解有十之八九,但是,如有只有1的领悟,那么,对我也是受益匪浅的。 在工作之初,...
    佟言佟语阅读 3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