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新手很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入手了一只股票没多久,赚一点就hold不住,亏了却是死死地抓在手里不放。我一直都不解为什么这些人行为的逻辑前后相悖,盈利的时候表现得像个急性子,亏损的时候却像个慢性子。以前我的解释就是,厌恶损失的心理使我们在盈利的时候时不时地提醒自己见好就收吧,俗话说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相反在亏损的时候,心里陷入一局之争,而就这一局而言,割了就再没有翻盘的机会,所以害怕直面亏损的现实,更害怕刚割完又涨起来了,所以索性采取鸵鸟心态。分析人行为背后的逻辑用鸟打比方来解释,我总感觉解释力不够,太简单粗暴了。
今天看到边际效用递减曲线,我突然发现用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恰恰可以解释“赚了急着抛,亏了不肯抛”的现象。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随着金钱总量的增加,单位金钱带给人的效用会越来越弱。当你买一只股票,账面盈利1000元时。你有两个策略可选。策略a:卖掉,你赚1000元,幸福效用为1000点。策略b:继续持有,50%概率盈利2000元,幸福效用为1500点,50%概率盈利0元,幸福效用为0点,概率上赚钱期望值还是1000元,幸福效用期望值却只有750点。人性追求幸福最大化,当然会选择a,所以盈利时往往hold不住。而当你买一只股票,账面亏损1000元。同样你也有两个策略可选。策略x:卖掉,你亏1000元,痛苦效用为1000点。策略y:继续持有,50%概率亏损2000元,痛苦效用为1500点,50%概率是亏损0元,痛苦效用为0点,概率上亏损期望值还是1000元,痛苦效用期望值却只有750点。人性追求痛苦最小化,当然会选择y,所以亏损时却死死地抓在手里不放。
一只股票仿佛一座围城,它越涨,围城外面的人越想进来,而围城里面的人越想出去,它越跌,围城外面的人越不想进来,而围城里面的人越不想出去。截然不同的想法,背后却都源于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几百万年前,为适应自然界而进化的人性本能,在复杂抽象的金融市场里,驱使人左突右冲,却徒劳无功。故而炼金先练心,欲战胜市场,须战胜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