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必然会经历面试和被面试的场景,而应试者是要迎合面试者的要求的。
而面试者通常会因为非理性的判断而错失好的人才,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今天就来剖析一下面试者的非理性因素:(下面我们姑且从面试者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受试人员的岗位分配
如果我们只是参与面试选拔,和把被选拔的人放在自己部门,这两种情况下,即使公司有很明确的人才选拔制度,我们的要求标准仍会有很多区别的。
1、如果只是参与选拔,就会更加客观
2、如果被选拔人员,将安排在自己部门工作,我们就很容易放大自己的主观情感偏好。例如性格是否与自己相投,着装打扮是否为自己所喜欢,甚至包括性别等等。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这些因素都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后期的沟通与合作的效率。但不可否认这必然会减少受试者的工作能力本身的占比。
二、面试者的主观状态
我们上一刻所处状态,会延续,然后左右下一个的行为判断。
如果在我们心情不佳的状态下,就会放大受试者的不足,进而大大降低面试的通过率,反之亦然。
三、情感因素的影响
如果受试者是朋友介绍或者之前有接触,我们无形之中就会放低对TA的要求标准。
四、外在形象
如果我们在面试时遇到外在形象出众者,也会不自觉的放低要求标准。这应该属于光环效应的范畴,一方面突出,会提高对其他方面的评价。
五、面试场景
面试的不同场景也会影响我们的主观判断。舒适的场景,我们可能就会倾向于多一些耐心的沟通。
……
那既然有如此之多的非理性因素在左右着我们的判断,那么要怎样尽可能的排除这些干扰呢?以下我们参照《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讲到的军官的选拔原则,来制定面试时人才选拔的规范流程:
一、为岗位制定选拔标准
1、为每一个岗位制定选拔标准,但尽可能不要超过6个,太多反而会降低双方的耐心。
2、为每个标准设定相应的分值。
3、尽可能让每一个标准,都可通过一到两个问题获取结果。
二、切断每一项标准之间的相互影响。
1、保证每一个标准都是独立评判,不受前一个结果的影响。
2、避免一个缺点覆盖其他优点的情况发生。
三、设定一些红线
为提高面试效率,可以设定一些一票否决的评判选项,比如性格傲慢、普通话不标准等
四、设定算法
把上面的评判结果用一个固定的算法格式,进行核算结果,然后就分值来定结果。
以上是基于保罗·米尔《让我烦恼的小册子》中提到的算法的一种情景延伸。
让面试过程尽可能变得客观,减少主观因素对选拔的左右,避免因为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导致错失一些优秀的人才。需要我们制定相应的面试人才评选标准。
以上为结合实际经验和书中所得的思考,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思考快与慢》读书感悟4
(我是董超学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