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图片发自简书App  Eve

去年读了《超级个体》专栏,觉得读到的每一个新概念都刷新了我的认知,“头部效应”,“知识源头”,“知识晶体”等等,教人们学习读书要怎么做才能效益最大化。今天再来重复读“跃迁”这本书,发现很多都是专栏里面讲过的知识,这些对我来说已经没有认知上的冲击了,但是看到每一个章节下面都有很多留言,这些认知依旧影响着很多人,很多人都在渴望改变,渴望跃迁。然而,知道书里面讲的概念和方法容易,实践起来却难如上青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去年也是从这里开始了解,未来最有价值可以一直坚持的事情,是写作,于是开始决定随心写文章,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今天翻看简书记录,发现已经停更好几个月了。这期间一直都想继续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下手。所有创造性的灵感都来源于自己的感受,而这期间不断被“手头更重要的事情”打扰着,忘记了去觉察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哪些东西是最想输出的内容了。

另一个因素是干扰太多。用作者的总结来说,就是简单的24字:“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

忙碌的现代人,几乎没有时间去阅读所谓的“一手知识”:论文,系统的一本书,原始的研究等等。因此出现了很多的听书栏目,因为人们需要高质量的二手知识。听书节约了人们的时间,它帮助人们挑选最重要的内容。

但是,它是“帮助”人们选择书中重要的内容。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生活阅历不一样,即使从一句话中读到的东西也不一样,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选择他最需要的东西。“听书”帮助我们选择这本书值不值得花十几个小时去阅读原文,然而要想获得深刻的阅读知识,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找“一手信息”来阅读。对于我来说,如果听到一本很精彩的书,就有想去找书看原文的冲动。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看书比听书更好~

“干扰变多”最明显的体验就是,随时被手机里的推送提醒打断,随手打开手机微信,就是各种公众号的推送。人们的时间被碎片化了,所以知识也只能碎片化学习。大多数时候只是看标题点开,只看了自己最想看的内容,过滤掉了大部分内容,马上进入下一条推送。这种自以为的“学习”,带来的只能是浅尝辄止的学习,没有深度的输入,也谈不上高质量的输出。

写文章信手拈来的人,要么是有大量地输入,能高质量地输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干货,要么就是有深刻的觉察能力,能观察身边的小事,能觉察自己的感受,同时把他人感受到却表达不出来的感受用文字写出来,引起人们的共鸣。

最后,觉得写文章这件事情,就是为自己营造一个安静平和的氛围,对自己进行的反思。生活中大多数时候为了生活奔波,每遇到的一个人,每经历的一件事都在慢慢地改变我们,忘了来时的初衷。

“人们活着忘了多少事情”

                                        ——《请回答1988》

图片发自简书App Eve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听闻在写作界有一类文章是没有题目的,但是最后写着写着就有了内容。 此时的我,坐在一个大大的吊扇灯下,泡着杯红豆薏仁...
    整理师方昱娟阅读 253评论 0 0
  • 一遍一遍的叙述我对你的爱,就会让自己误以为你也曾经是爱我的。一遍遍的叙述着我的孤独,不是为了更孤独。而是真的能在这...
    ray君瑶阅读 838评论 0 1
  • 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月看了2遍这书,总结了2次,写出了一篇加长的,这个精简版的。。。。 阅读效率及技巧还要加强。。 1...
    阿程_b3cd阅读 3,420评论 1 51
  • 失去了你(陪伴or交流),我真的好孤单。 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不能长久。 心空空地混事,未来一片未知。 回忆起一...
    剪辑life阅读 210评论 0 0
  • 一、课程回顾 (一)目的 通过案例找出误区澄清自律为什么重要自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自律力提升的具体工具 (二)目...
    奋力前行的蜗牛阅读 879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