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

今天是和孩子共读的第17天,完成的是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刚开始读的时候,没搞明白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明明是描写的自然风光怎么题目是观书有感呢?仔细想来,真是拍案叫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在山村里读书,兴味正浓。他悠然自得地抬头一看,眼前是一方半亩大小的池塘。但在朱熹眼中,“方塘”最大的特点是清澈,他用了一个比喻,那就是“鉴”,也就是镜子。在文学的角度上,这个譬喻并不出奇,但它却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境界仿佛一面明镜,它能够照见人间的各种事物,而不落一丝一毫的灰尘。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着眼前的池塘,朱熹体会到内心世界的清晰明朗,便犹如明镜一般。镜子虽小,却能照进整个天地。因此,这区区半亩的方塘,竟也有了湖海般的气象——“天光云影共徘徊”。尽管它小,却能倒映出长天无垠、云影悠悠。在这里,美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观赏事物的心灵境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朱熹借着写池塘,进一步发出了追问:“问渠那得清如许”——此处的“渠”是当时的口语,是“它”的意思,朱熹用口语入诗,起到了清新易懂的效果——池塘为什么会这般清澈呢?“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自问自答,原来是源头为它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活水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这里,“源头活水”又是一个意蕴深长的譬喻。朱熹借着眼前的一池清水,把这个奥秘一语道破:池塘想要保持清澈,要从源头不断注入活水。那么,这种“源头活水”又该从哪里获取呢?朱熹有没有告诉我们?让我们把注意力回到诗歌的题目——《观书有感》。答案就在这里!“源头活水”在书中寻得!

这首诗题为《观书有感》,却只字不谈读书,但最终又在思想的层面回到经典,可谓用意深长。

而我现在每天坚持更新简书已经有一个月,有时有不知道从那些方面写起,其实还是源头活水没有到,书读的少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这首《观书有感》应该是很熟悉的吧。这首诗十分...
    持续深入学习阅读 3,218评论 1 0
  • MainActivity xlistview_item.xml
    android_en阅读 224评论 0 0
  • 我的公公(以下称猪爷爷)今年已经六十八岁,按说人到了这个岁数应该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但是猪爷爷现在仍然干着很辛苦的...
    猪妈妈爱奋斗阅读 172评论 2 2
  • 好多时候,我们会办理各种各样的卡,尤其会员卡,充多有送,年卡优惠,办卡打折,等等。一时贪图蝇头小利,把卡办了。其中...
    面十七阅读 353评论 1 1
  • 2016有了你们让我的生活更精彩,2017有了你们让我多了一些牵挂,铃声是我的问侯,歌声是我的祝福,雪花是我的贺卡...
    上善若水的小溪阅读 2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