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四岁女孩子的妈妈,一直以来,我对于自己想要成为的妈妈的类型的认知是很模糊的,在阅读了卡罗尔. 德韦克教授的《终身成长》之后,一个想法在我心中日渐清晰。
孩子的起跑线,其实是父母的认知上限。如果育儿要拼妈,那我就选择当一个成长型妈妈,一个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妈妈。
德韦克教授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向读者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倾向于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他们时刻想要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成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倾向于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他们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不断成长。
德韦克教授在书中分别列举了商界、体育界、人际交往、育儿和教练当中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同的应对方式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
她在书中分享了她之前也是受限于固定型思维模式,她有意识去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待事情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而成长型妈妈,在我看来就是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且尝试运用这样的思维模式去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孩子,看待周围的一切。
首先是破除育儿焦虑,用成长型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现阶段自家孩子比别家孩子做得好的点,不沾沾自喜。自家孩子还不足的地方,也不需要担心焦虑。孩子天赋秉性各不相同,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就好。
另外是正确夸奖孩子。孩子都喜欢表扬,但是不能夸孩子聪明,很棒。要夸赞过程或者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的热情或坚持的态度等。被夸聪明的孩子,不可能每件事情都擅长。遇到难度稍微大一点的事情,为了维护自己的聪明形象,他们就会拒绝尝试。这样就能够保住自己聪明的形象。作为老师,我见过很多孩子很聪明,但是学习态度很懒散,不愿意付出努力。从小被夸聪明,小学初中很厉害,到了高中学科难度大了,就不愿意去面对挑战,反而会责怪环境,责怪老师。
还有一点就是,不把孩子的表现看成是自己的价值。有些父母对待孩子要求苛刻,一定要考100分,一定要表现很好,这样才能体现出父母育儿方面的价值来。但是孩子承受的压力就会非常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心智成长。坦然面对孩子的不完美,遇到问题和孩子一起共同想办法面对。比如我的女儿她说话比较晚,2岁5个月才说一个字。面对这样的情况,给她更多的耐心、多沟通交流,多鼓励她去说话。她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焦虑,也能自然地学会说话。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培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与成长。不断去尝试,突破认知的边界,升级自己的能力。
樊登老师的育儿书籍《陪孩子终身成长》里面也是渗透了德韦克教授这本《终身成长》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樊老师这本书提出孩子健康成长的三大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如果要做到这些,那么就要求我们成为成长型的父母。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父母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终身成长》,感谢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