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那些年商家给消费者设过的套路,你中过了吗?

作为老板,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客户?当你满怀激情的跟他聊了很久,介绍了半天,你的产品,他确实很心动,似乎觉得什么都好,你认为客户肯定会购买你的产品,但最后客户没有购买,原因是觉得太贵了。

你可能会发现他穿戴的包包、衣服和手表都是奢侈品,客户应该很有钱才对呀!为什么客户愿意花这么多钱购买奢侈品,而不愿意花钱购买我的产品,我的产品又不贵,为什么客户就嫌贵了呢?是客户太小气了吗?你百思不得其解。怎样才能让客户愿意花钱购买我的产品呢?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怎么办”的问题,可以尝试从“心理账户”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1.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地存在不同的账户里面。比如说,生活必要的开支账户,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账户,情感维系账户,享乐休闲账户,自我投资账户等等。虽然这些账户都是在一个大账户之下,但其实各个子账户都是独立存在的。

例如听音乐会前,如果丢失了价值200块的音乐会门票,大多数人选择不去看音乐会了。如果丢失了价值200块的公交卡,大多数人会去听音乐会。同样丢失了价值200块钱的东西,为什么丢失公交卡的人会去看音乐会,而丢失音乐会门票的人不去看音乐会呢?

这是因为我们把公交卡归为生活必须的支出的账户,把音乐会门票归为休闲娱乐账户,两者的账户不一致。

丢失200块的音乐会的门票,属于同一个账户,已经在休闲享乐的账户中消费了一次,如果再去听音乐会,那么就相当于消费了两次,是不值得的,绝大多数人一般都不会去看音乐会了。

所以客户不购买你的产品,也许不是因为他太小气了,也许是因为在他的心理账户中已经没有余钱去购买你的产品了。那么作为企业,就要懂得用户有那些“心理账户”,那些账户是最容易花钱?怎样才能让用户从心理账户里花钱呢?

2.账户的分类 

心理账户的分类,可以从人们的需求来进行分类,例如可以从马斯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类,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心理账户。如下图所示。

对于“自我实现、尊重和社会需求”的心理账户,客户很舍得花钱,而“安全、生理需求”的心理账户,客户不舍得乱花钱。

例如宣传时,你说自己的巧克力多么的好吃,如果想让顾客花几百块钱的巧克力买给自己吃,大多数人都是舍不得的,大多数人都把这笔钱放在“生理需求”的账户上。

如果宣传是送给爱人的最佳选择,那么顾客可能会选择购买这个巧克力,因为他把这笔钱放到“社会需求”的账户里面,从“生理需求”账户到“社会需求”账户,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了。

从客户获得钱的难易角度上看,把辛苦赚来的钱放在“劳动”账户,把获得的奖金放在“奖励”账户,把靠运气赢来的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在“意外所得”账户。

其中“意外所得”和“奖励”的账户,最让客户舍得花钱。

例如你花一个月加班加点,辛辛苦苦赚回来的工资。你会用这个钱去赌场试试手气吗?一般人估计不会。但如果你捡到500元呢?可能就会了。对意外所得,总是慷慨大方的心态。

同样的道理,公司奖励你1000块,也许你今晚就和爱人去高档的餐厅,把这1000块花掉了。

从计划性的角度看,可把钱分为“零钱”账户和“计划”账户

如果你口袋里有张100元的零钱,你很快就花掉。如果你放在银行账户里打算买电视的5000元,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花在其他的地方;这是因为“零钱”账户中的钱是随时都可以花的,即使花掉了,都不觉得心疼,而“计划”账户中的钱,是用来做大事的,如果花掉了,就心疼。

所以客户放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账户、“意外所得、奖励”账户和“零钱”账户中的钱最容易花出去,也就是最有钱的。

所以你要改变顾客对你商品的认知,让他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为此付钱的那个心理账户里面去。那么他们就更加愿意购买你的产品了,那该怎么做呢?

3. 心理账户的应用

应用一:我是做保健品的,非常棒就是有点贵,用户舍不得买,怎么办?试着把你的产品,定义为“礼品”吧。礼品,就是自己舍不得用,专门买来送长辈、送朋友的东西。比如电视里轰炸式的脑白金、黄金酒等等。用户用来买礼品的钱,源自“社会需求”账户。

用户舍不得买,是因为这笔钱放在了“生理需求”账户上,当买礼品送礼时,这笔钱就从“生理需求”账户转到“社会需求”账户了,所以用户更加愿意购买。

应用二:你是卖雪糕的,雪糕很好吃,经过一段时间,你发现很多家长只买一个雪糕,就给小孩吃,不舍得买一个给自己吃,为了能够卖出更多的雪糕,怎么办?

你可以推出第二杯雪糕半价的活动,这时候很多家长都会买两杯雪糕了。这是因为当客户买了第一杯雪糕后,你奖励一个机会给客户,客户可以半价就可以买第二杯雪糕,客户意外地得到这个机会后,他会很乐意从“意外所得”账户中掏钱买第二杯雪糕。

家长不舍得买第二杯,是因为这笔钱放在了“生理需求”账户上,当推出第二杯半价后,这笔钱就从“生理需求”账户转到了“意外所得”账户上,所以用户更加愿意购买。

应用三:疫情期间,大量公司纷纷倒闭、裁员降薪。人民为了能够好好生活,不愿意过多的消费,导致经济衰退,如何打破这种局面?

为了拉动经济的增长,政府在全国发行了190亿的消费券。人民意外地领取了消费券之后,他们就会很乐意到店铺购买商品了,不然消费券过期了就不能用了。客户到店铺购买商品的钱,是源于“意外所得”账户。

应用四:我每年春节都会给父母带笔钱。可是,这么多年,他们居然一直存着,舍不得花。我希望他们把钱花了,对自己好点,怎么办?

你可以隔三岔五,给他们一些小钱。你每年一次性地给他们“整钱”,这在他们心理账户里,是要用来干大事的,比如留着给孙子啊。但如果你隔三差五给他们一些“零钱”,他们从“零钱账户”里花起钱来就没有那么大压力了。

4.小结

心理账户,就是每一个人其实把同样的钱在心里面,分门别类地存在了不同的账户里。

客户放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意外所得、奖励、零钱”等账户中的钱最容易花出去,也就是最有钱的。

你要改变顾客对你商品的认知,让他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为此付钱的那个心理账户里面去,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可能曾经很小气的客户变得非常大方起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