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熊十力(1885.2.18—1968.5.24),湖北黄冈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学八大家之一。《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因反抗文革,绝食而死。(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或公园去,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
开篇
主旨
说明本书的主旨:和世人见解相异,作者认为韩非的学说与西方法治思想并不相同;本书即综述作者对韩非思想的认识。
笔记
本书原名《正韩》,正韩非之谬也。
一
主旨
说明韩非学说的起源:韩非师事荀卿;荀卿由道而归儒;韩非原本道家而参申商之法术,别为霸术之宗。
韩非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学说起源道家,因此韩非学说也始于黄老。只不过荀子最终皈依儒家;韩非则另外糅合申不害、商鞅法和术的思想,开创了霸术的学派。
笔记
学于荀而归本于黄老。
援道而入法。
二
主旨
论断韩非不是法家正统,是法术家。
首先解释法和术的内涵和区别;指明有对应的能法和智术两种人才;阐明韩非虽法术并言,但偏重于术。
- 法,由权威(官府)制定,以文字形式呈现,让百姓都知道。
术,藏在人主心里,用来应对各种事情、暗中驾驭群臣。 - 智术之士,必须要看得深远,能发现别人隐秘的想法。能法之士,必须强毅而劲直,能抑制奸邪(矫奸)。
- 韩非引证的故事都用来说明有术和无术的人主的得失成败,证明无术徒法无法成功。
笔记
法莫如显,术不欲见。
是以人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
术不欲见,此其所以卒归本于道家。
三
主旨
论证韩非志在致国家于富强以兼并天下,其学说为极权主义服务,绝无民主思想。
- 以秦国用韩非学说为例论证韩非思想为极权主义服务。
清朝 王先谦 认为,“韩非奉命出使秦国时,秦国势力已经非常强盛;且韩非一到秦国就因为他的同学李斯使坏而被杀。无论如何也不能说韩非的学说被秦国施行。”作者认为王先谦的见解太肤浅。韩非是战国韩人,最初见到国家衰弱,向韩王上书,学说不被采用,但已被人传播至秦国;秦王嬴政见到韩非著作,感叹说,“我要是能和这个人交往,死了也没遗憾”。这说明韩非学说深契秦王,必影响秦王至深。 - 将《韩非》一书与《春秋》(并《中庸》、《淮南子》)作比较,论述韩非绝无民主思想。最后结合当时(抗战前)世界局势,指明国家应该选择的道路。
笔记
凡思想家之说,往往见采用于同时或异时甚至百世下之人,其本人即居位,亦不必能为实行家也。
人主持无上之权,操法术以统御天下,将使天下之众如豕羊然,随其鞭笞之所及而为进止。
桓谭《新论》言秦之政如此,实韩非之教也。
民主之法治,必于个人自由与群体生活二者之间斟酌其平。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王不谓君主也,王者,往义,天下人所共向往之最高理想与最适于共存共荣而极美备之法纪制度。”
法家正统原本《春秋》。
《淮南子》,“法原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