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齐家(二)

一、不评判,不比较。

二、把行为和人,分开。

没有好人坏人,只有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好坏也是分别,实际上行为就是行为本无好坏,符合自己的期望的行为我们称为好,自己不期望的行为我们成为坏)

三、如何做呢?

(一)想想自己容易被哪些行为影响。

好的行为的影响,不好的行为的影响。

找出不喜欢的行为,切忌不要指向人,不要下定义。

步骤

1告诉对方,自己不加评判的观察,客观角度。

2告诉对方,自己对行为的感受。

3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需要。

4告诉对方,明确什么具体的行为,是自己欣喜的。

当然一切告诉对方之前,先要告诉自己,讲这些话的后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二)想想任何人做这个行为,你都接受不了吗?

如果陌生人骂“我”,“我”一点都不气,亲人反而受不了,就是因为我们在乎亲人。

我们不是不在乎,只是用抵制的方式告诉对方你在乎。

底层逻辑是,在乎对方评价标准,虽然自己暂时做不到,但目标是想阖家欢乐,全家和睦,上下一心,这是目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就去行动,集攒阖家团结一致幸福的条件。

凑条件,俗话说叫:攒人品

佛家讲叫:集福报资粮,四摄法——布施、同事、利行、爱语。

基督教叫:传福音,也就是赞美

钱财上多布施,行动上多干活,语言上多赞美。

1推功揽过

功劳都是长辈领导的,同辈帮衬的。

错误、过失都是自己的,承担起来。

2观功念恩

看到别人的付出,多随喜赞叹。

多念叨他人的恩德,一点点恩惠,反复去和身边人去说。这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翻译成英语就是:You didadida me,i hualahuala you)

比如买东西,不一定是受人一次利益,后面买100次做报答。而是照顾人家生意,多给他做口碑,介绍其他客户,也是一种报答。

试试这么做,人品想不爆发都难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