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
- 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威胁的具体表现:
1.被动攻击
2.主动攻击
3.物理访问攻击
4.内部人员攻击
5.软硬件配装攻击 - 重要概念
- 安全服务:
提供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安全性的方法 - 安全机制:
保护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措施的总称 -
安全服务和机制之间的关系:
安全服务是由安全机制来实现的;一种安全机制可以实现一种或多种安全服务;一种安全服务可以由一种或者多种安全机制来实现 - 有哪些标准的安全服务:
- 安全服务:
信息:
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度量
信息的性质:
1.客观性
2.普遍性
3.无限性
4.相对性
信息技术:
1.能扩展人信息功能的技术
2.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存储、处理、使用、分配和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计算机系统:
由计算机及期相关配套的设备、设施等构成,并按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信息安全基本属性:
1.机密性
2.完整性
3.不可抵赖性
4.可用性:授权的实体能在需要时进行访问。
5.可靠性:在规定条件下能完成指定功能的概率。
信息安全体系概念:
对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功能的抽象描述,是从整体上定义信息及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安全服务、安全机制以及各种安全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信息安全体系(ISS)主要内容:
- 安全管理
- 安全策略(核心)
- 风险分析(前提)
-
安全服务(基础):提供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安全性的方法
1.认证
2.访问控制
3.数据保密
4.数据完整性
5.非否认 -
安全机制(基础):
1.加密
2.数字签名机制
3.访问控制机制
4.数据完整性机制
5.认证交换机制
6.业务填充机制:发送额外的数据
7.路由控制:控制路由过程
8.公正机制:第三方
*安全服务是由安全机制来实现的。
image.png
OSI网络分层:
image.png
image.png
1.应用层安全服务:
在主机系统实施
G:安全策略基于用户定制;不依赖操作系统
B:效率低;兼容性差;易出错
2.传输层安全服务:
在主机系统实施
G:提供基于进程的安全服务;能为上层应用提供安全服务
B:很难满足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安全需求
3.网络层安全服务:
在端系统和路由器都可实现
G:密钥协商开销小;支持一子网为基础的安全;透明性
B:无法针对用户的安全控制
4.数据链路层安全服务:
在链路两端实现
G:整个分组都加密,保密性强
B:使用范围有限
链到链加密: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端到端加密:
网络层、应用层
主动攻击:
涉及数据流的篡改或虚假流的产生
手段:
- 渗透
- 重放
- 篡改消息
- 拒绝服务
被动攻击:
泄露数据文件,不修改文件
手段:
- 监听
- 截获
- 嗅探
威胁的类型:
1.泄露
2.欺骗
3.破坏
4.入侵:DoS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