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陕南的一些农民一样,我对袁立的最初的认识仅局限于“杜小月”。之后才在网上看到她这几年坚持做公益,关注尘肺病人的资料。她做的最真,却也被黑的最多最惨。
很多人却说,她是在走秀,即便真是走秀,一个人,一个公众人物,一个本可以插插花、旅旅游、找找剧本演演戏的女人,本可以把生活过的更加精致,富有情趣,何必下山走进陕西的大山里,深入到秦岭腹地,去帮助本来和她生活全无交集的农民和尘肺病人?即便是走秀,我也敬重这样的走秀!
活生生的“杜小月”
袁立自言:“杜小月”那个角色,是她玩着玩着就演了,却是被大家记住最深的(现实里的袁立,本性真的如同杜小月一样,像男孩子,爽朗,活泼,好相处)。
反而,自己辛苦下功夫琢磨,投入身心塑造的角色,最花功夫的角色没被大家记住。比如《永不瞑目》中的欧阳兰兰,比如姜振帼。
拍摄完《牟氏庄园》以后,袁立和同事去镇上随意转,碰到店家的电视机在播放那部剧,看了一集,恰好是结局。回来以后发生了一件灵异事件:梦境。她梦到床边一团白气,是个人的轮廓,民国装扮,可以清楚的看到鬓角的一缕头发掉下来,就好像赶了远路而来。
袁立说,她第一反应,这个人就是她饰演的姜振帼。似乎是因为她饰演了她,那个真实的人物与她有了联系,特意大老远做个告别。更似乎是感谢和认可袁立,因为这个角色,也是她很努力很用心塑造人物的形象。
我问她,害怕么?
并不。
袁立自言:毕业之前,她在班里并不出众,被人笑话。有个“撞墙”这样的剧情,别人都知道那是假墙,做个动作,只有袁立真的去撞,“咚”的过去,差点摔到……
同学们都笑话她,你还真去撞啊?~~(用现在的话来说,可傻逼!)
毕业典礼上,主任一类的老师的肯定,让她深觉意外:一直以来,都被大家定义为班里表演最差的那个,毕业之时突然得到最大的肯定。
真实。是最动人的。她在叙述这段时,让我想起金星讲到的,她去好莱坞拍片,和另一个女星晶晶有一场对手戏,打脸扇耳光的,起初来假的,只做动作,美国佬不干,后来晶晶说,金姐,打吧,没事儿。前前后后,这一条打耳光的镜头拍了几十条,晶晶脸都肿了,终于过了。金星佩服美国佬的敬业精神,较真。
袁立的这种劲头,很类似。我想,她要是早年间在美国拍戏发展,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
对于明星
对于明星的是是非非,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掀起的轩然大波,吵架,头条,八卦等等(比如陈家哥哥前几天微博手撕志玲姐。)
我一贯认为:演戏是他们的一份职业。下班后,他们也是常人,要吃喝拉撒,有大姨妈大姨夫来访时的烦躁和情绪,有口误,有情商高低十分,也要抵制来自外界的诱惑和压力。
不了解情况、一味宽容以待似乎有种和稀泥的感觉。太过苛责似乎又有种道德绑架的嫌疑。
明星们家的那摊子事,反正距离也是太远,各自喜欢谁,尊重各位的星。不要拿十全十美的标准去苛求星们~
我尊敬并且喜爱袁立。
与基督教的情缘
2014年12月的某个周末,我一个人坐在市图书馆,哭。为什么哭,早都忘记了。只记得有个姐姐,陌生人,伸手握住我的手。我才惊觉到我冰凉的手,而她的手好温热。在北风寒冷的冬季中,向我血液中注入一丝温暖。
基督徒常常是善良的,热心并且乐于助人的。
不管是大学时期的基督同学,还是返秦之后身边的基督徒朋友。无一例外都具备上述两个特征。
基督徒其中一项教义:妻子要顺服丈夫,丈夫要爱妻子。——有助于家庭和睦幸福。举例:假设妻子想去做活动,以往妻子按照兴趣自己决定;可能会惹得丈夫不高兴甚至争吵;遵守基督徒教义的妻子,则要顾忌到丈夫,不会立即答应,回应为“回家同丈夫商量一下”——妻子要顺服丈夫,丈夫要爱妻子。
谌老师说,基督徒是会被诅咒的一群人。成为基督徒之前,要先给他泼冷水,要能忍受。
问到袁立,为什么要做公益,关注尘肺病人。
她说,她知道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一个人能做的实在是太有限了。所以她到处去演讲、募捐,希望唤起持续的注意。
除了给与杯水车薪的钱的帮助外,更多的是给他们传递一个信念:你们不是被遗弃的,更重要的是给他恩和他们的家人心理上的支持。
她说,跟基督徒们在一起说,自然不会被问起这类问题,因为懂得。给外人说,或许不能被理解。
"Goodbye" came from "God bye" which came from "God be with you."
英语单词“Goodbye”来自于“God bye”,原意是“上帝与你同在”。
【歌词】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猫的左耳在当日现场体会:投入上帝的信任带来的幸福感。无所畏惧,有神庇佑。事有不顺,神的旨意,不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