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舌尖上的中国》
家乡是个不知名的小县城,虽说不上她有多好多美,但是家乡的味道是无可替代的,而家乡最特别的味道,就算夜宵摊的烤鱼了,虽说在桂林也有各式各样的烤鱼,但是味道远不比家乡的烤鱼香,在外求学的我回家的寄托就是夜晚叫上三两个闺蜜去到美食一条街上的烧烤摊吃条烤鱼。
晚上8点左右,路边的烧烤摊渐渐地支起来了,碳火燃着亮红的光,时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仿佛在奏着一曲不知名的歌曲,却莫名地吸引小年轻们。
“吃烤鱼不?”
“我想吃诶。”
“走起!”
三个闺蜜的微信群里这样的对话并不少见。
去吃烤鱼,自然少不了奶茶,奶茶店的小姐姐还是那么的温柔。
“姐姐,两杯奶绿一杯百香果汁,加冰带走。”
“好的,请稍等。”
不一会儿,走到烤鱼店,便在老位置坐下了。
“老板,一条烤鱼,加辣。”
“好嘞,马上。”
厨房里的师傅捞起一条鲜嫩肥美的罗非鱼直接开膛破肚胡搅吧啦一通,鱼的身体展开来,用专用的烤鱼夹把鱼一夹,就传到了烤鱼师傅的手里,放在烤得火红的炭上,烤鱼师傅一手拿着烤鱼夹一手撒着香香的粉料,不断翻动那条即将进入人们口中的“身世悲惨”的鱼。
不一会儿,制作烤鱼的程序就接近尾声了,师傅把散发着孜然香伴着些许焦香的烤鱼从烧烤架上拿下来,放在铺满了韭菜和豆芽的盘子上,那烧得滚烫的秘制汁水往鱼身上一浇,烤鱼全身迅速地吸收了汁水的精华,在盛着烤鱼的盘子边上放上小菜,有萝卜干、酸白萝卜丝、酸豆角、拍黄瓜,炒得酥香的黄豆撒在烤鱼的身上,最后,把盘子架在装满碳火的烤鱼炉子上。嘿,一条鲜香肥美的烤鱼就可以上桌了。
“烤鱼来咯,您慢吃。”“谢谢师傅。”“哇好香,别跟我抢黄豆。”“我要吃这块儿,特进味儿!”筷子夹起一块鱼肉,沾些辣汁水,焦香的鱼肉混着咸香辣的卤汁送进嘴里,鱼肉的嫩,鱼皮的焦,汁水的咸,辣油的辣,在舌头唇齿间混合,世间的美味也不过如此了。
“诶,跟你们说,我有个同学特别奇葩,他吧啦吧啦吧啦吧啦……”“嗯…啊?那他怎么吧啦吧啦……””女生在一起最少不了的就是八卦了,边吃着烤鱼边聊着八卦,口渴了喝一口冰镇奶茶,那叫一个舒服。
这时,一直藏在鱼下边的韭菜和豆芽在碳火的炙烤下渐渐熟了,韭菜散发着莫名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夹起一撮韭菜,混着汁水,嚼着,嘴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自然,盘子旁边的小菜也不容小觑,拍黄瓜,酸辣可口又解腻,嘎嘣嘎嘣的脆。你说,美食不就是味觉、视觉和听觉的碰撞吗?
当然,除了烤鱼,烤茄子,烤豆腐皮,鸭脚,酸笋炒螺都是夜宵客们的最爱哦!
最伟大的人类就是面对美食说走就走毫不犹豫的人,我们要么成为那样的人,要么成为那样的人的朋友。对于深夜里的人,世界上其他任何陪伴的形式都不如一同前去吃夜宵来得感人。夜宵,是每个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更是友谊的味道。看完文章,你想起了家乡的谁?又想起了什么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