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拟DOM
在原生的JavaScript
程序中,我们直接对DOM
进行创建和更改,而DOM
元素通过我们监听的事件和我们的应用程序进行通讯。
而React
会先将你的代码转换成一个JavaScript
对象,然后这个JavaScript
对象再转换成真实DOM
。这个JavaScript
对象就是所谓的虚拟DOM
。
比如下面一段html
代码:
<div class="title">
<span>Hello ConardLi</span>
<ul>
<li>苹果</li>
<li>橘子</li>
</ul>
</div>
在React
可能存储为这样的JS
代码:
const VitrualDom = {
type: 'div',
props: { class: 'title' },
children: [
{
type: 'span',
children: 'Hello ConardLi'
},
{
type: 'ul',
children: [
{ type: 'li', children: '苹果' },
{ type: 'li', children: '橘子' }
]
}
]
}
当我们需要创建或更新元素时,React
首先会让这个VitrualDom
对象进行创建和更改,然后再将VitrualDom
对象渲染成真实DOM
;
当我们需要对DOM
进行事件监听时,首先对VitrualDom
进行事件监听,VitrualDom
会代理原生的DOM
事件从而做出响应。
二、为何使用虚拟DOM
2.1 提高开发效率
使用JavaScript
,我们在编写应用程序时的关注点在于如何更新DOM
。
使用React
,你只需要告诉React
你想让视图处于什么状态,React
则通过VitrualDom
确保DOM
与该状态相匹配。你不必自己去完成属性操作、事件处理、DOM
更新,React
会替你完成这一切。
这让我们更关注我们的业务逻辑而非DOM
操作,这一点即可大大提升我们的开发效率。
2.2 关于提升性能
很多文章说VitrualDom
可以提升性能,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很片面的。
直接操作DOM
是非常耗费性能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React
使用VitrualDom
也是无法避免操作DOM
的。
如果是首次渲染,VitrualDom
不具有任何优势,甚至它要进行更多的计算,消耗更多的内存。
VitrualDom
的优势在于React
的Diff
算法和批处理策略,React
在页面更新之前,提前计算好了如何进行更新和渲染DOM
。实际上,这个计算过程我们在直接操作DOM
时,也是可以自己判断和实现的,但是一定会耗费非常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往往我们自己做的是不如React
好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React
帮助我们"提升了性能"。
所以,我更倾向于说,VitrualDom
帮助我们提高了开发效率,在重复渲染时它帮助我们计算如何更高效的更新,而不是它比DOM
操作更快。
2.3 跨浏览器兼容
React
基于VitrualDom
自己实现了一套自己的事件机制,自己模拟了事件冒泡和捕获的过程,采用了事件代理,批量更新等方法,抹平了各个浏览器的事件兼容性问题。
2.4 跨平台兼容
VitrualDom
为React
带来了跨平台渲染的能力。以React Native
为例子。React
根据VitrualDom
画出相应平台的ui
层,只不过不同平台画的姿势不同而已。
三、虚拟DOM实现原理
在上面的图上我们继续进行扩展,按照图中的流程,我们依次来分析虚拟DOM
的实现原理。
3.1 JSX和createElement
我们在实现一个React
组件时可以选择两种编码方式,第一种是使用JSX
编写:
class Hello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div>Hello ConardLi</div>;
}
}
第二种是直接使用React.createElement
编写:
class Hello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React.createElement('div', null, `Hello ConardLi`);
}
}
实际上,上面两种写法是等价的,JSX
只是为 React.createElement(component, props, ...children)
方法提供的语法糖。也就是说所有的JSX
代码最后都会转换成React.createElement(...)
,Babel
帮助我们完成了这个转换的过程。
如下面的JSX
<div>
<img src="avatar.png" className="profile" />
<Hello />
</div>;
将会被Babel
转换为
React.createElement("div", null, React.createElement("img", {
src: "avatar.png",
className: "profile"
}), React.createElement(Hello, null));
注意,babel
在编译时会判断JSX
中组件的首字母,当首字母为小写时,其被认定为原生DOM
标签,createElement
的第一个变量被编译为字符串;当首字母为大写时,其被认定为自定义组件,createElement
的第一个变量被编译为对象;
另外,由于JSX
提前要被Babel
编译,所以JSX
是不能在运行时动态选择类型的,比如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Story(props) {
// Wrong! JSX type can't be an expression.
return <components[props.storyType] story={props.story} />;
}
需要变成下面的写法:
function Story(props) {
// Correct! JSX type can be a capitalized variable.
const SpecificStory = components[props.storyType];
return <SpecificStory story={props.story} />;
}
所以,使用JSX
你需要安装Babel
插件babel-plugin-transform-react-jsx
{
"plugins": [
["transform-react-jsx", {
"pragma": "React.createElement"
}]
]
}
3.2 创建虚拟DOM
下面我们来看看虚拟DOM
的真实模样,将下面的JSX
代码在控制台打印出来:
<div className="title">
<span>Hello ConardLi</span>
<ul>
<li>苹果</li>
<li>橘子</li>
</ul>
</div>
这个结构和我们上面自己描绘的结构很像,那么React
是如何将我们的代码转换成这个结构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createElement
函数的具体实现(文中的源码经过精简)
createElement
函数内部做的操作很简单,将props
和子元素进行处理后返回一个ReactElement
对象,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1).处理props:
- 1.将特殊属性
ref
、key
从config
中取出并赋值 - 2.将特殊属性
self
、source
从config
中取出并赋值 - 3.将除特殊属性的其他属性取出并赋值给
props
后面的文章会详细介绍这些特殊属性的作用。
(2).获取子元素
- 1.获取子元素的个数 —— 第二个参数后面的所有参数
- 2.若只有一个子元素,赋值给
props.children
- 3.若有多个子元素,将子元素填充为一个数组赋值给
props.children
(3).处理默认props
将组件的静态属性defaultProps
定义的默认props
进行赋值
ReactElement
ReactElement
将传入的几个属性进行组合,并返回。
type
:元素的类型,可以是原生html类型(字符串),或者自定义组件(函数或class
)
key
:组件的唯一标识,用于Diff
算法,下面会详细介绍
ref
:用于访问原生dom
节点
props
:传入组件的props
owner
:当前正在构建的Component
所属的Component
$$typeof
:一个我们不常见到的属性,它被赋值为REACT_ELEMENT_TYPE
:
var REACT_ELEMENT_TYPE =
(typeof Symbol === 'function' && Symbol.for && Symbol.for('react.element')) ||
0xeac7;
可见,$$typeof
是一个Symbol
类型的变量,这个变量可以防止XSS
。
如果你的服务器有一个漏洞,允许用户存储任意JSON
对象, 而客户端代码需要一个字符串,这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
// JSON
let expectedTextButGotJSON = {
type: 'div',
props: {
dangerouslySetInnerHTML: {
__html: '/* put your exploit here */'
},
},
};
let message = { text: expectedTextButGotJSON };
<p>
{message.text}
</p>
JSON
中不能存储Symbol
类型的变量。
ReactElement.isValidElement
函数用来判断一个React
组件是否是有效的,下面是它的具体实现。
ReactElement.isValidElement = function (object) {
return typeof object === 'object' && object !== null && object.$$typeof === REACT_ELEMENT_TYPE;
};
可见React
渲染时会把没有$$typeof
标识,以及规则校验不通过的组件过滤掉。
当你的环境不支持Symbol
时,$$typeof
被赋值为0xeac7
,至于为什么,React开发者给出了答案:0xeac7
看起来有点像React
。
self
、source
只有在非生产环境才会被加入对象中。
self
指定当前位于哪个组件实例。
_source
指定调试代码来自的文件(fileName
)和代码行数(lineNumber
)。
3.3 虚拟DOM转换为真实DOM
上面我们分析了代码转换成了虚拟DOM
的过程,下面来看一下React
如何将虚拟DOM
转换成真实DOM
。
本部分逻辑较复杂,我们先用流程图梳理一下整个过程,整个过程大概可分为四步:
过程1:初始参数处理
在编写好我们的React
组件后,我们需要调用ReactDOM.render(element, container[, callback])
将组件进行渲染。
render
函数内部实际调用了_renderSubtreeIntoContainer
,我们来看看它的具体实现:
render: function (nextElement, container, callback) {
return ReactMount._renderSubtreeIntoContainer(null, nextElement, container, callback);
},
1.将当前组件使用TopLevelWrapper
进行包裹
TopLevelWrapper
只一个空壳,它为你需要挂载的组件提供了一个rootID
属性,并在render
函数中返回该组件。
TopLevelWrapper.prototype.render = function () {
return this.props.child;
};
ReactDOM.render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可以是原生DOM
也可以是React
组件,包裹一层TopLevelWrapper
可以在后面的渲染中将它们进行统一处理,而不用关心是否原生。
2.判断根结点下是否已经渲染过元素,如果已经渲染过,判断执行更新或者卸载操作
3.处理shouldReuseMarkup
变量,该变量表示是否需要重新标记元素
4.调用将上面处理好的参数传入_renderNewRootComponent
,渲染完成后调用callback
。
在_renderNewRootComponent
中调用instantiateReactComponent
对我们传入的组件进行分类包装:
根据组件的类型,React
根据原组件创建了下面四大类组件,对组件进行分类渲染:
ReactDOMEmptyComponent
:空组件
ReactDOMTextComponent
:文本
ReactDOMComponent
:原生DOM
ReactCompositeComponent
:自定义React
组件
他们都具备以下三个方法:
construct
:用来接收ReactElement
进行初始化。
mountComponent
:用来生成ReactElement
对应的真实DOM
或DOMLazyTree
。
unmountComponent
:卸载DOM
节点,解绑事件。
具体是如何渲染我们在过程3中进行分析。
过程2:批处理、事务调用
在_renderNewRootComponent
中使用ReactUpdates.batchedUpdates
调用batchedMountComponentIntoNode
进行批处理。
ReactUpdates.batchedUpdates(batchedMountComponentIntoNode, componentInstance, container, shouldReuseMarkup, context);
在batchedMountComponentIntoNode
中,使用transaction.perform
调用mountComponentIntoNode
让其基于事务机制进行调用。
transaction.perform(mountComponentIntoNode, null, componentInstance, container, transaction, shouldReuseMarkup, context);
过程3:生成html
在mountComponentIntoNode
函数中调用ReactReconciler.mountComponent
生成原生DOM
节点。
mountComponent
内部实际上是调用了过程1生成的四种对象的mountComponent
方法。首先来看一下ReactDOMComponent
:
1.对特殊DOM
标签、props
进行处理。
2.根据标签类型创建DOM
节点。
3.调用_updateDOMProperties
将props
插入到DOM
节点,_updateDOMProperties
也可用于props Diff
,第一个参数为上次渲染的props
,第二个参数为当前props
,若第一个参数为空,则为首次创建。
4.生成一个DOMLazyTree
对象并调用_createInitialChildren
将孩子节点渲染到上面。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生成一个DOM
节点而是要创建一个DOMLazyTree
呢?我们先来看看_createInitialChildren
做了什么:
判断当前节点的dangerouslySetInnerHTML
属性、孩子节点是否为文本和其他节点分别调用DOMLazyTree
的queueHTML
、queueText
、queueChild
。
可以发现:DOMLazyTree
实际上是一个包裹对象,node
属性中存储了真实的DOM
节点,children
、html
、text
分别存储孩子、html节点和文本节点。
它提供了几个方法用于插入孩子、html
以及文本节点,这些插入都是有条件限制的,当enableLazy
属性为true
时,这些孩子、html
以及文本节点会被插入到DOMLazyTree
对象中,当其为false
时会插入到真实DOM
节点中。
var enableLazy = typeof document !== 'undefined' &&
typeof document.documentMode === 'number' ||
typeof navigator !== 'undefined' &&
typeof navigator.userAgent === 'string' &&
/\bEdge\/\d/.test(navigator.userAgent);
可见:enableLazy
是一个变量,当前浏览器是IE
或Edge
时为true
。
在IE(8-11)
和Edge
浏览器中,一个一个插入无子孙的节点,效率要远高于插入一整个序列化完整的节点树。
所以lazyTree
主要解决的是在IE(8-11)
和Edge
浏览器中插入节点的效率问题,在后面的过程4我们会分析到:若当前是IE
或Edge
,则需要递归插入DOMLazyTree
中缓存的子节点,其他浏览器只需要插入一次当前节点,因为他们的孩子已经被渲染好了,而不用担心效率问题。
下面来看一下ReactCompositeComponent
,由于代码非常多这里就不再贴这个模块的代码,其内部主要做了以下几步:
处理props
、contex
等变量,调用构造函数创建组件实例
判断是否为无状态组件,处理state
调用performInitialMount
生命周期,处理子节点,获取markup
。
调用componentDidMount
生命周期
在performInitialMount
函数中,首先调用了componentWillMount
生命周期,由于自定义的React
组件并不是一个真实的DOM,所以在函数中又调用了孩子节点的mountComponent
。这也是一个递归的过程,当所有孩子节点渲染完成后,返回markup
并调用componentDidMount
。
过程4:渲染html
在mountComponentIntoNode
函数中调用将上一步生成的markup
插入container
容器。
在首次渲染时,_mountImageIntoNode
会清空container
的子节点后调用DOMLazyTree.insertTreeBefore
:
判断是否为fragment
节点或者<object>
插件:
如果是以上两种,首先调用insertTreeChildren
将此节点的孩子节点渲染到当前节点上,再将渲染完的节点插入到html
如果是其他节点,先将节点插入到插入到html
,再调用insertTreeChildren
将孩子节点插入到html
。
若当前不是IE
或Edge
,则不需要再递归插入子节点,只需要插入一次当前节点。
判断不是IE
或bEdge
时return
若children
不为空,递归insertTreeBefore
进行插入
渲染html节点
渲染文本节点
四、虚拟DOM原理、特性总结
4.1 React组件的渲染流程
使用React.createElement
或JSX
编写React
组件,实际上所有的JSX
代码最后都会转换成React.createElement(...)
,Babel
帮助我们完成了这个转换的过程。
createElement
函数对key
和ref
等特殊的props
进行处理,并获取defaultProps
对默认props
进行赋值,并且对传入的孩子节点进行处理,最终构造成一个ReactElement
对象(所谓的虚拟DOM
)。
ReactDOM.render
将生成好的虚拟DOM
渲染到指定容器上,其中采用了批处理、事务等机制并且对特定浏览器进行了性能优化,最终转换为真实DOM
。
4.2 虚拟DOM的组成
即ReactElement
element对象,我们的组件最终会被渲染成下面的结构:
type
:元素的类型,可以是原生html类型(字符串),或者自定义组件(函数或class
)
key
:组件的唯一标识,用于Diff
算法,下面会详细介绍
ref
:用于访问原生dom
节点
props
:传入组件的props
,chidren
是props
中的一个属性,它存储了当前组件的孩子节点,可以是数组(多个孩子节点)或对象(只有一个孩子节点)
owner
:当前正在构建的Component
所属的Component
self
:(非生产环境)指定当前位于哪个组件实例
_source
:(非生产环境)指定调试代码来自的文件(fileName
)和代码行数(lineNumber
)
4.3 防止XSS
ReactElement
对象还有一个$$typeof
属性,它是一个Symbol
类型的变量Symbol.for('react.element')
,当环境不支持Symbol
时,$$typeof
被赋值为0xeac7
。
这个变量可以防止XSS
。如果你的服务器有一个漏洞,允许用户存储任意JSON
对象, 而客户端代码需要一个字符串,这可能为你的应用程序带来风险。JSON
中不能存储Symbol
类型的变量,而React
渲染时会把没有$$typeof
标识的组件过滤掉。
4.4 批处理和事务
React
在渲染虚拟DOM
时应用了批处理以及事务机制,以提高渲染性能。
4.5 针对性的性能优化
在IE(8-11)
和Edge
浏览器中,一个一个插入无子孙的节点,效率要远高于插入一整个序列化完整的节点树。
React
通过lazyTree
,在IE(8-11)
和Edge
中进行单个节点依次渲染节点,而在其他浏览器中则首先将整个大的DOM
结构构建好,然后再整体插入容器。
并且,在单独渲染节点时,React
还考虑了fragment
等特殊节点,这些节点则不会一个一个插入渲染。
4.6 虚拟DOM事件机制
React
自己实现了一套事件机制,其将所有绑定在虚拟DOM
上的事件映射到真正的DOM
事件,并将所有的事件都代理到document
上,自己模拟了事件冒泡和捕获的过程,并且进行统一的事件分发。
React
自己构造了合成事件对象SyntheticEvent
,这是一个跨浏览器原生事件包装器。 它具有与浏览器原生事件相同的接口,包括stopPropagation()
和preventDefault()
等等,在所有浏览器中他们工作方式都相同。这抹平了各个浏览器的事件兼容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