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春后,为了弥补过失贷款的大窟窿,就不得不找到朋友W。
我跟他是中学时代同班同学,也是同镇老乡,之所以找到他,是因为相信他。他但凡能过的下去,大概率都不会拒绝我的借款请求,不过,也相信他知道我,但凡能自己解决的事,绝对不会轻易张口借钱。
01
我们中学毕业以后,他先选择去了C地,读了几年大专,选了一个特殊工作,工资福利蛮好,只是需要常年在外,已经结婚成家,跟媳妇一起在外,过年都很少能回去。
我,去了X地,也读了大专,然后毕业,做了许多杂七杂八的工作,薪资一直在温饱线上,所以经济水平相对偏低,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
大学期间,我们联系还算甚密,不过毕业以后,因为这种工作的环境不同及生活方式有所差异,联系变得少了许多,我们只是在重大节日里发发祝福而已。
针对这种变化,想必他也是理解的,所以谁也没有说一句怀疑的话,当初校园里那种朴实友谊依然还在当下的我们不同的生活里。
一般情况下,结婚成了家,首先经济上总是难以避免遇到捉襟见肘的境况,其次,婚后的经济财产支配,是两个人的事,不再像单身那样,一个人说了算。因此,借钱这种事也就不应该向成了家的朋友们张口。
我从网络到现实,把所有觉得大概率不会拒绝我借钱的朋友们都借了一个遍,有各种理由的拒绝也有慷慨解囊的爽快,最后还剩七八千块的额度,等着筹措。
考虑再三,不得不给同学W打了电话,并没有聊很多,只是先简单寒暄两句,直接开门见山说出的目的。
“这样啊,我手上也没攒啥钱,只能借你5000,我媳妇下个月都快生小孩了,到时要花一些钱!只能帮你这么多!”他诚恳地跟我说。
我一听这话,立马拒绝了他的好意,缓缓地说。
“嗯嗯,理解,理解!结婚生小孩确实到处需要花钱,本不应该跟你提这个事,麻烦你,既然如此,那还是先不要借给我吧,媳妇跟孩子的事比我的事重要的多!我再问问其他人吧。不过,还是谢谢你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