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歪曲认知

【歪曲认知】

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认为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3.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4.夸大或缩小:(最大化和最小化)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告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的本质。

7.极端思维:全或无、非黑即白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多时候我都是带有歪曲认知的,或许是我过于自信,或许是我的见识较少,又或许是我曾经一味的执念,当然,最直接的就是我看待问题的角度。虽然无关对错,但是我也不想自己只活在自己的偏执里面,我希望能通过相对完善的认知来打开自己的思维框架,建立相对全面的视角,从而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态度。

既然要从回顾歪曲认知开始,那就让我从回忆中抽取部分例子吧(从心理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些回忆虽然不一定真实,但是却是我内心曾有过的独白。)

比如选择性概括,我是经常喜欢这样做的,我喜欢总结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各类人的性格特征,但是往往我总结的依据不是来自于大量的案例分析或是数据统计,仅仅来自于我对几个个例的分析,这种数据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但是自己却乐在其中。现在回顾起来,选择性概括和过度概括融合,让自己的思考太过于片面。

比如夸大或缩小,就拿最近的事情来说吧。 有一次我打电话让我老公过来接我,可是我却等了他一个小时,中途我问他到哪里时,他还很不耐烦的说:在路上了。所以在他接到我的时候,我非常生气,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他不顾及我的感受,没有把接我当回事,我就不应该叫他来接,以后我自己回去,他肯定不像以前那么在意我了…………就这样产生了一连串的情绪连锁反应,我并没有想过事情的本身,只是就一个点触发了自己一大堆的负面情绪,把事情无限夸大了

又比如贴标签,经常会想到某个城市的人不友好,某个城市的人很勤快,某个星座的人很好相处,某个星座的人很有洁癖等等,往往在说这类语言的时候,我们都在往别人身上贴标签,或许我们只是从某个个体身上用自己的角度感受到了未必真实的特征,从而对其他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人贴上各个类别的性格标签。

……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歪曲的认知,我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分析、体验着自己认为的世界,既然无关对错,既然我们敞开接纳,那就真实的面对自己的认知吧,只是希望通过对歪曲认知的剖析后,自己能够减少歪曲认知,而且能感受到别人的歪曲认知,这样我们是不是更能接纳了?更能做到相对客观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拥有安稳生活的人,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自乱阵脚,难逃魔爪。自甘堕落几天,还是想明白,原来,这都是一场梦,一场不如己意...
    单纯的软妹子阅读 302评论 2 1
  • 今天晚上写作业的速度有点慢,说了好几次都不听,叫她也不回应我。刚要叨叨几句,闺女告诉我,妈妈我嗓子疼,实在是不愿意...
    唯一_cb9b阅读 308评论 0 0
  • 人总是会被太多太多的鸡毛蒜皮占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刚上高一,我在重点班,立志考大学,我最信任的大哥...
    是扁舟一叶啊阅读 280评论 0 0
  • 模式修正符 /i (忽略大小写)/g (全文查找出现的所有匹配字符)/m (多行查找)/gi(全文查找、忽略大小写...
    KeithFu阅读 1,032评论 0 1
  • 中国的历史上,打虎的故事尤其多,典韦逐虎、冯妇搏虎、李广射虎以及周处除三害,可谓家喻户晓,后人又杜撰了武松打虎,更...
    陈迂阅读 479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