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录(249)从“甩手掌柜”到“操盘主角”:一场大会逼出的成长加速度

国庆假期前,领导就布置了任务:开学后的第二周要召开九年级中考动员大会,要我们“提前谋划、提前安排”。

当时觉得日子还远,上面又有“天花板”,便心安理得地当了“传声筒”。

假期一过,领导第二次点名——只喊了我和另一位级部主任。

时间陡然逼近,我们才意识到:锅,真砸到自己手上了。

连忙摆手:“我们不会策划,也没想法。”

领导倒不慌,甩出去年方案,又报上了去年的负责人:“先抄作业,再优化。”

稿子拿到手,依旧一头雾水。


两天过去,我们谁也没敢拨那个号码——怕露怯,怕一问三不知。

今天一算倒计时,同时慌了,索性结伴去找领导“求救”。

上午一轮头脑风暴,总算有了一点点眉目;但心里还是打鼓,恨不得天降“接盘侠”。

13:00,领导又召集我们去小会议室开会,这次加了一位分管校长。


三人行,必有“火花”。主题、基调、流程,一项项被落实在纸上。

14:00,科室联动会,综合、后勤、学生、教学……各领任务。

接下来,是我和搭档的四小时“闭关”。

把流程拆成一条一条,把每一项议程推敲再推敲;

把“谁安排、谁负责、谁跟进”一项项分工确定;


每磨完一版,就跑去领导办公室“通气”;

回来再改,再磨,再通气……

三轮过后,方案从“骨架”变“血肉”,我们也从“社恐”变“社牛”。

蓦然发现:

原来“不会”不是挡箭牌,

“躬身入局”才是破解焦虑的唯一快捷键。

当你真正踩进深水区,每一步都会长出一块可以站立的石头。

大会尚未开始,我们已提前领取“通关礼包”—— 一份可复制的方案, 一对敢拍胸脯的搭档, 以及下一次临危受命时不再发怵的底气。

记录于此,与君共勉: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