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如何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觉得有一个价值理论比较精辟,说艺术作品一般有三种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学术价值。
审美价值顾名思义,就是作品本身呈现的美感,只不过审美的水平每个人各有不同,喜欢的风格也不一,但总体而言,美,在我看来,基本上是一种本能的感受。
社会价值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就是市场对它的评价,一般就是用价格来衡量。大师的作品上千万甚至上亿都不见怪,不出名的艺术家作品画的再生动形象美丽动人也卖不出去。社会价值需要整个艺术界对于艺术家和作品本身的认可,需要时间,也不见得这么公平。
而学术价值就更有意思了,往往是指在学术上的创新价值。印象派的兴起,是彻底颠覆了古典艺术的画风、内容甚至是希望表达的思想。比如后来的抽象主义、达达主义的诞生和风行,表达的都是一种创新的思潮和理念。当代艺术的那些作品,越来越多都是用奇特的材质甚至科技设备来完成作品的呈现,表达各种对人生的叛逆思考以及自由主张。这似乎是更加有趣的部分。
最近和一个朋友小聚,她跟我说,记得许多年前我曾经跟她说过,人生要生活得像一件艺术品,她至今都铭记在心。其实我已经忘记了,不过突发启想,觉得每个人的价值其实也可以用这价值论来套用。
人的审美价值,越来越被重视。“颜值即正义”。这个社会已经大方得承认"看脸“的重要性。所以服装鞋包、护肤品化妆品,到健身瑜伽的流行,最近的腹肌马甲线崇拜,无非都是大家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审美价值了。前段时间各种火热的直播,社会对于美女的需求绝对是刚性的。TFboys里面“小鲜肉”王俊凯18岁生日粉丝的各种礼物,简直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如同艺术作品一般,审美有大众审美的标准,但是具体到个人又水平层次不齐。我们也没有一个魔镜可以告诉你,你的美貌在方圆5公里排名第几。而且随着年纪的衰老,胶原蛋白的流失,整容技术的发达,审美价值缺乏了独特性和长久性。美貌的价值似乎正在经历通货膨胀,在审美疲劳之后,像一个股票一样,哗啦哗啦下跌,容易遭遇股价滑铁卢。
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看财富和名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多数人的努力,实际上也是在名利场上获得自己想要的地位。从消费的角度而言,购买奢侈品、豪车、名表,就是最直接表现自己社会价值的方式。不过有钱也好,有名也好,永远都是比上有余而比下不足。没有野心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过着安逸的小日子;有那么些野心的人,抬头看着前面比自己厉害的,永不满足的受着欲望的煎熬。当然社会价值嘛,也没有止尽,前面永远有马云爸爸、官二代富二代、各种互联网新贵的所谓成功人士。从消费角度来看,付费网站的兴起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各种方法教你迅速致富之路,投资炒股,建立个人品牌IP,创业秘诀等等速成法,针对的都是那些想迅速提高自己社会价值的人群。有本书叫《随机漫步的傻瓜》,成功其实不见得需要比别人高明多少,或者勤奋多少,有时候也就是运气罢了。
最后来谈谈人的创新价值。许多人都崇拜乔布斯,因为他研发了苹果手机,改变了世界。如果要用指数来计算创新价值,估计乔布斯肯定是数值爆表的。当然普通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的,那么一般的创新价值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每个人的独特性。男人撩妹子,最喜欢用的一句话叫“我觉得你很特别,和其他人不太一样”,这招屡试不爽。因为每个人都真心希望自己是特别的,如果没有办法在美貌或者名利方面碾压别人,那至少在爱好、经历、品味、见解,某一个方面是独一无二的,那我就是最好的。如果谈到消费升级,其实格蕾丝个人觉得,未必买名牌就是消费升级。而是人们通过消费,来确认自己的独特性。我买的东西品牌够小众,但品质也很好;或者我去某些地方旅行,获得不一样的旅行体验;或者我去学习插花、滑雪、拳击,更多技能让我与众不同。所谓的消费升级,就是在人们经历了在追求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后,开始追求自我的创新价值而愿意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满足心灵上的需求和自我完整价值的满足。所以未来的消费,应该是个百家齐放的小众品牌细分人群的消费,大众品牌也应该会自身裂变吧。
不过话说回来,想要有独特性,外包装再怎么千奇百怪也是没用的,核心还是意识的改变。哈哈,不过这恰恰就是所有提高价值里面最难的一部分吧。
“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 life to th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