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城市从不下雪,记忆却堆满冷的感觉。
不知道是多久前了,当时交了第一任女友。初生牛犊,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远比同龄的男孩成熟,女孩的成熟,没有一个男孩招架得住。这句话对于我的“遭遇”来说是完全正确的,依稀记得当时我收到了第一次圣诞礼物,而我却不知所措,因为我印象里没有过这个节日,为此她非常生气。
后来的圣诞节我如期的准备了一切。再后来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开始过圣诞节了,平安夜变成送苹果节了,在商家的炒作下,以及一些所谓的“赶时髦”人的唆使下,圣诞节的光芒,在中国大地上可谓是遍地开花。多年在海外生活的刘斯郎去年圣诞节写道:
“曾经有一个从中国留学回到欧洲的白人跟我抱怨说:‘所有的西方节日,到了中国都变成了狂欢节,中国人几乎毁了这些节日。’我很无奈,因为他说的是事实,从长期的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交流生活中,我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样的困惑:中国式的西方节日,全是“狂欢节”。”
刘斯郎还这样写道:在西方人的节日概念里,除了狂欢节外,过节就是要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或者和惦念的人在一起,又或者是去教堂洗礼祷告,绝非是“缝节必狂欢”。但很可怕的是,当西方每逢节假日,街头空荡荡的时候,中国人却大胆地打破了这样的氛围——来,我把你们所有的节日都过成狂欢节。打着虚无的“文化”口号,却做着践踏“文化”的行为——商家狂欢、学生狂欢、情侣狂欢,甚至是全家人“举家狂欢。
于是圣诞节成了我眼里的圣诞劫。
这样看来,度很重要,学习和了解别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前提是要尊重。而不是盲目跟风,把它当成狂欢。
深爱吗?后来呢?
谁念西风独自凉。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当初的海誓山盟,如今而念也只不过是分手的前言。成也成熟,败也成熟,我成长了,她走了。翻着那一堆堆堆积如山的明信片,看着那些信誓旦旦的流言蜚语,竟忍俊不禁,曾不止一次想过烧掉,可我是个念旧的人,怎会做得到啊,就像她选择的新欢,我选择了时间,于是我做起了现在这无脚鸟。有人说恋旧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的确,开始那一年半载是如此,但我现已如释重负,已不知那烦恼从何起,又是何时散去了,谁持笔但记情成卷,只空忆此去经年。
沉思往事立斜阳
谁还记得当初的海誓山盟,只记得那一道道泪痕,那一道刻骨铭心的劫。再后来的圣诞节,天各一方之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彼此,原来失去缘分的两个人真的会会很难再见面,每每这天我总还是会不自觉用零星的碎片拼凑记忆,拼成那共哭共笑共患难的片段。然后习惯的把礼物转送别人,借逐渐发福的身体,谎称糖吃了发胖,苹果太硬咬不动,免得产生更多的人情世故。也沧海难为水似的拒绝别人的倾心,喜欢上了孤独,更愿意作一只无脚鸟,一直飞啊飞啊……
从此以后,圣诞节就成了圣诞劫,一是落单,落单的恋人最怕过节;二是圣诞节变成了各种狂欢,我不喜欢,也很难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