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道歉

中午我准备晒衣服,发现晒衣架的摇杆不见了。于是去问仔仔:看到那个要晒衣服的摇杆了吗?

仔仔:我好像知道。

于是娃过来在卧室找。

我也一起找:你们拿来玩了吗?谁拿过来的。

仔仔:豆豆拿过来的。

我们两一起找了一会儿没找到。于是我去客厅问正在看手机的豆豆:豆豆,你知道那个摇衣架的摇杆在哪里吗?

豆豆正看的入迷,没有理我。

于是我走到他面前,确保他能听到我说什么:豆豆,你的手机时间已经到了,你关了去帮我找找摇杆。

娃继续不理我,我突然把他手机拿了。

娃看我把手机拿了,生气要哭要哭地说:我还没看完,我不找,我就是不帮你找。

我看娃的反应,意识到刚刚我突然拿手机的行为引起了孩子的情绪和反叛。

我:你先不找吧,我自己再找找。

我自己又进去找还是没找到。

过了一会儿,跟大家说起这件事,我说:我意识到豆豆的不合作是我一开始就没有做好让孩子合作的前提。孩子的反应也很符合孩子本来的心理反应。我让他心理不爽了,他自然不愿意配合。

大娃:不愧是学了心理的,那你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就行动去认错呀。

我:你说的对。

于是转身,对还躺沙发还有点气嘟嘟的豆豆说:豆豆,对不起,刚刚我突然收了手机没有尊重你,可能下次我好好跟你说,时间到了,是你给我还是我来拿就好一些是吗?我们拥抱一下好吗?

豆豆脸上的表情柔和下来,给我一个拥抱。

大娃鼓励我:你真行。

我:还是你鼓励妈妈去行动的,有的时候觉察到自己错了和真正去认错道歉还是需要勇气。

姑妈说如果是仔仔这样,你会不会生气,我说我也不会生气,我现在已经慢慢习惯在看到孩子逆反的时候先去反观自己做了什么让孩子逆反,而不是责备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的不合作是因为我们前面没有做好可以使孩子合作的前提。可我们比较容易只看到孩子的不合作而去评判和责备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更喜欢用父母的强权而不是父母的道歉来面对孩子。

可能强权生气也会让孩子行动比如吼:你自己拿的东西赶快去找,快点去!

可那样的结果不是孩子真心愿意配合的,迫于威胁和强权的配合迟早会遇到孩子给的更多挑战,随着孩子长大,他会要么更反叛,要么无所谓,要么退缩。

我更希望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我也常常看到赢得孩子之后的结果,就像今天豆豆没有情绪之后,他主动去把摇杆找了出来,原来他放在了床头的席子下面,怪不得我们都没找到。

你会给孩子道歉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