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作为父母的你,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他人欺凌是什么感受?是不是很愤怒,恨不得冲上去把对方打一顿以解心头之恨?
然而,一个残酷的真相却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却是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
也许你会很纳闷:这不可能吧?虎毒还不食子,这天下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
天下父母心,毋庸置疑父母大都是爱孩子的。然而,值得怀疑的不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是爱的表达方式。
为什么会说很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呢?下面这些话,相信很多父母都不会陌生:
写个作业磨磨蹭蹭像个乌龟一样慢吞吞的,你就不能快点吗?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真是笨死了。
哭什么哭,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实在是“罄竹难书”。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有了答案: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给孩子贴各种各样的标签是很多父母惯用的招式。
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此不自知,甚至还会反驳 :这不是为了孩子好吗?难道也有错?”
是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错。
错就存在很多父母用了错误的手段去实现目标,也就是目标手段与分离。什么意思?
可以用下面这个故事进行类比:
一个农夫得到一块玉,他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却用了锄头,结果,玉石变成了很多零碎的小碎石并且变得毫无价值。
孩子就像一块璞玉,有的父母多年后得到的令人满意的作品——人格独立、性情良好、成绩斐然的孩子;而有的父母收获的却是满目疮痍的“玉石”?
答案很显然,因为后者在在育儿的道路上使用的往往是“锄头”。为什么家长越喜欢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理清下面几点很关键:
第一,家长讲道理或者说教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孩子对家长的话真的听不进去吗?
第三,如果听进去了,为什么很多孩子还是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首先,就如前文所说:父母讲道理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表面上,这个目的是积极的。但如果深究,就不难发现讲道理的背后,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掌控。
比如,一个想要让孩子往东走的父母,偏偏孩子却往西走。当预期和现实不对等,父母就会因为落差而失望:我是你爸(妈),你竟然不听我的?还敢这样和我说话?嫌我啰嗦,还不是为了你好?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然而把孩子当附属品,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和道德绑架却是很多中国父母常犯的错。
其次,当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时,其实他们都低估了孩子的听话能力。
“孩子小时候很听话,越长大越不像话。要么左耳进,右耳出,要么就是顶撞。”
类似这样的感触,相信不少父母也经历过。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载体,在自主意识萌发之前,他们对父母是毫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的。毫不夸张地说,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盖世英雄。
虽然有时候孩子的行为透露出不顺从,但在他们潜意识中,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还是存在的。举个例子,一个妈妈讲过这么一段经历:在给孩子读绘本时,她试图逐字教孩子说出“五颜六色”这个词。可不管她怎么尝试,孩子始终无感。
神奇的是,几天后孩子自己在读绘本时,竟把“五颜六色”脱口而出。
这位妈妈还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她平时都会教育孩子玩耍之后主动收拾玩具,但遗憾的是,她家孩子还是没能自觉做到。可当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时,她的孩子竟然也像个小大人一样要求其他小朋友收拾好玩具。那种画面就像她平日里对孩子一样。不得不惊叹:原来我们都低估了孩子的听话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孩子听话能力如此强,为什么很多孩子还是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呢?这里不得不继续深挖父母讲道理背后的另一个动机。
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当妈妈总是试图让孩子自觉收拾玩具时,除了希望获得掌控感,还有一点很重要:她对混乱充满恐惧,看不得家里被凌乱占满空间。
也正是这种潜意识中的恐惧,驱使她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道理。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相比创业,很多父母会劝说自己的孩子找一份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哪怕薪水低一点也无所谓,比如说女孩子往往会被教育去做老师。
这里并不是贬低老师,也不是说父母讲的道理都不可取,只是说当父母在给孩子建议时,他们大都基于他们的人生背景和阅历。那些教育孩子从事稳定的工作的父母,他们内心一定对稳定有着强烈的渴求,对人生的不确定性充满恐惧。
孩子若是顺从了,父母会因为自己内心的恐惧感被弱化而获得了掌控感;一旦孩子不顺从,他们内心的恐惧感就会增强,从而觉得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对父母的不敬。
那么,不听话的孩子真的只会让父母伤透心吗?
非也!
不得不说,我们又低估了孩子。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和父母对着干时,他们扮演的是“代替父母犯错”的角色。也就是说,当孩子不顺从父母,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就是踩到了父母恐惧的雷区。这个时候,他们是在替父母去面对和承担父母潜意识中的恐惧。
“爸妈害怕的,由我来替他们承担”、“父母恐惧的,让我给你们减轻”。
写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孩子比我们想要中更爱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当面对不听话孩子,不妨换个角度想:或许这是孩子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在治愈我们,帮助我们发现另一个自己。演员马伊琍曾经说:
“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看见你(父母)有问题,她下来帮助你”。
以上并不是说父母不该对孩子讲道理。我们知道,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结合,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给孩子讲道理,是为了避免孩子走更多弯路,是为了让孩子练就日后能独挡一面的能力。
那么,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甚至越来越叛逆时,父母除了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更应该关注技巧和方法,把目标聚焦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比如,与其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写作业很慢的孩子,不如分析孩子写得慢的原因:是知识太难,还是孩子习惯依赖父母?
如果确实是因为知识太难,父母要学会共情,从情绪上给予支持。简单来说,就是认可孩子的情绪。
养育之路是一场修行。育儿先育己,一个成熟和理智的父母,不会总是纠结于孩子的不顺从,而是会在充分尊重孩子,把他们看成独立个体的同时不断思考、实践和反思育儿路上自己的得与失。
譬如,一个拥有学习型思维的家长会主动去研究和探讨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当碰到令很多父母头疼的青春期叛逆,他们懂得青春期的目的是为了释放个性,孩子变得不听话变得反叛并不是为了向父母挑战,而是为了体验自己的身份和自主。
他们就不会因为孩子叛逆的青春期而叫苦不迭,相反还会为孩子踏入新的人生征程而高兴。这就是为什么说,恐慌源于缺乏常识,焦虑只因不了解真相。
而解决和育儿恐慌和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成长起来,真正读懂孩子,用身教言传去影响和感染孩子。
最后,忍不住了再分享个小故事:
一个孩子打破了一只珍贵的花瓶,孩子爸爸气得想伸出手打孩子。这时,孩子妈妈只用一句话点醒了孩子爸爸。
她说:“亲爱的,我们养得是孩子,而不是花瓶”。
我是舒彤,一个始终坚信学习是人的天性的中小学学习力咨询师。专注破解中小学孩子各种学习难题,让孩子尝到学习甜头、重新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