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由生物体的内在时间结构序所规定。按照生物钟来安排作息能够提高效率,防止疲劳,减轻疾病和意外事故;反之则会容易疲倦,产生不舒适感。生物钟不仅仅存在于人类中,其他的哺乳动物甚至单细胞生物也有这种能力。
生物钟对我们的影响最大的就是睡眠了。睡眠至少由2个因素调节,一个是疲劳程度,一个是时间。我们清醒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疲惫。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人一大早起来就神采奕奕,而有些人则是昏昏沉沉的样子,甚至这种不精神的状态会持续一上午或者是一天,这就是睡眠质量差的体现。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别呢?每个人的生物钟有所不同,而生物钟则会影响我们日常的作息。早睡早起身体好的这句话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具有十足的准确性。科学家用仓鼠进行睡眠实验的测试,最后得出结论早睡早起者属于基因发生过变异的个体,因此他们的生物钟周期较短,所以可以做到大家所认为的健康作息习惯。但是对于那些晚睡晚起的修仙党以及爱睡懒觉的人来说难道真的就是不健康的作息吗?生物钟因人而异,周期又长又短。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相对成年人来说较长,因为他们处于长身体的时候,新陈代谢快,良好的睡眠对生长发育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学生党以及职场人来说,每天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在面临考试或者加班的时候,作息时间则向后拖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入睡时间以及睡眠深浅,所以他们更多可能倾向于晚睡晚起,这是生活习惯、外界环境、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于生物钟所产生的结果。另外睡眠时间的长短与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一定是成正比的。周边环境的音量大小、光线的明暗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外界因素,在安静黑暗的环境下更容易入睡;生理、心理精神上的健康与否也是与睡眠息息相关的,身体的病痛、神经衰弱、精神敏感的人睡眠质量则较差。同时睡姿不恰当可能会引起噩梦、虚汗、四肢酸痛麻木等症状,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加以注意的地方。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的起源是始于古代社会,大家会把早起定义为勤劳,晚起定义为懒惰,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放于今天来看已经并不是十分适用了。因为在古代我国的经济模式是以农业为主,而农作物是靠光照、水分等因素来决定其长势的好坏。这种环境下就要求农民要早起去农地里进行耕作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农作物在白昼期间都能够能到充足的阳光。但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机器,太阳光照并不作为生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只能说早起意味着工作能够尽早展开,提高了工作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