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思考总是在自我矛盾
为什么⼈总是会产⽣⾃我⽭盾的想法?
每个⼈都在⽭盾冲突中构建⾃我
我们⽣活的这个世界原本就充满了⽭盾,⽐如发展与破坏、⽣存与死亡、快乐与痛苦等等。⽼⼦在《道德经》中就已提到:“故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下相倾,⾳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对⽴统⼀,相⽣相克,这是亘古不变的恒常。
在著有《我们内⼼的冲突》⼀书的美国⼼理学家卡伦·霍妮看来,“在我们的⽣命中,绝对不会缺少内⼼的冲突,就⽐如⽣活中,我们的梦想、乐趣和看法,经常会和周围的⼈出现对⽴的情况。⽣命中会出现内⼼的冲突这种情况,其实和我们经常与环境产⽣冲突是⼀个道理。”
所谓的⽭盾,就是内⼼中存在着相互冲突的愿望、想法以及价值观,⽐如既想成功⼜不想太⾟苦,既想坚持⼰见⼜怕得罪上司,既想追逐梦想⼜不得不屈服于现实……
我们永远是在⾯对冲突,永远是在冲突中或仓促、或深思熟虑、或百般⽆奈地做着选择,然后⾛出独属于我们⾃⼰的⼈⽣轨迹。
⾃我⽭盾的想法从何⽽来?
⾸先,⼈类的想法从何⽽来?在我们还没有语⾔的时候,是否就已经有了想法呢?答案是显⽽易见的。在最初⼈类还没有复杂的思维和创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存的需要,这些就是深植于我们⼼底⾥的本能欲望。
然后,伴随着成长的脚步,我们在与家庭、社会各种关系的交织中,习得了经验、规则以及价值观,并且在关系的互动中逐渐塑造出了⾃我,形成了独属于⾃⼰的喜好、认知、感受和⽣活态度,从⽽也就形成了⾃⼰独特的对事物的感知和想法。
那么,为什么往往会有各种相互⽭盾的想法同时涌⼊脑海且剪不断理还乱呢?
那么,为什么往往会有各种相互⽭盾的想法同时涌⼊脑海且剪不断理还乱呢?
在⼼理学⿐祖弗洛伊德所创⽴的⼈格结构模型中,他将⼈格分为本我、⾃我与超我三部分。
⼀、本我
即原始的⾃⼰,包含⽣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命⼒,是⼀切⼼理能量之源。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只关⼼如何满⾜个⼈需要,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属于⼈格结构的⽣物成分。
⼆、⾃我
是⾃⼰可意识到的执⾏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我控制着意识及感官知觉的运作,其任务是调节本能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环境的关系,以符合现实的⽅式来满⾜和调控本我的需求,属于⼈格结构的⼼理成分。
三、超我
是⼈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化环境价值观念⽽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的⾏为。
超我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很⼤程度上依赖养育者的影响,对个体⾏为的好坏与善恶有着道德规范的限制。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样是⾮现实的,通过抑制本我的冲动,要求⾃我以合乎道德的⽅式来取代现实的⽬标,属于⼈格结构的社会成分。
⾃我、本我与超我这三部分始终相互作⽤、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我们完整的⼈格,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为特征或⾏为模式。
超我是⼀名永不偏颇的法官,时刻审视着我们的⼀切⾏为和想法,鞭笞着⼀切违反道德与信念标准的⾏为和想法,对合乎标准的⾏为进⾏⾃尊感的奖赏;本我则是潜藏在我们内⼼某个地⽅的⼩放纵,肆意地寻求满⾜的快感;⾃我是负责与现实接触的仲裁者,既考虑现实性、⼜要调和超我与本我的需求。
当我们⾯对某个情境时,由于本我、⾃我和超我所遵循的原则各不相同,出发点不同,⽴场不同,⾃然需求与想法就会⽭盾重重。
⾃我⽭盾如何成为了内⼼的冲突?
我们⼤多数的⾏为都是由本我、⾃我和超我共同活动的结果。
在这个共同活动的过程中,这三部分因为各⾃的⾏动原则不同,所以相互间难免起冲突,从⽽引发内⼼的⽭盾,⼈就会感到焦虑。
关于⽭盾这个词的由来,我们曾经学过⼀篇寓⾔。有⼀个⼈卖⽭和盾,夸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夸他的⽭是世界上最锐利的⽭,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就问他:“拿你的⽭来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没法回答了。于是,就有了⽭盾这个词,⽤来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动之间的不⼀致,但请注意,这些彼此的不⼀致并没有好坏善恶之分。
⽭和盾作为古代的作战武器,⼀个⽤于攻击,⼀个⽤于防守,每个⼠兵若同时配备了这个卖家的⼀⽭⼀盾,则攻⽆不克,守⽆不坚,原本是⼀套利器。但如果⼠兵拿着这套装备玩左右⼿互搏,那么必将⾃耗内⼒,武功尽失,更不要说有⽓⼒抵挡外敌了。
我们内⼼中的各种想法也是⼀样的道理。所有的想法都对应了我们的各种需求,有渴望的、⾃然也会有害怕的,如果我们能够该出击时⽤⽭,该回避时⽤盾,互为攻守,就能够勇往向前;⽽若各种想法演绎成了内⼼宫⽃⼤戏,谁都想抢上位互相拉扯,那么必将冲突不断,内⼼饱受煎熬,便会举步维艰。
⼈⽣就是不断解决⽭盾的过程
“明明很爱你,明明想靠近,但是你的⾝边有⼈捧花总是拥挤。我凭什么⼀⼀打败情敌,敢⼤声说要做你的唯⼀。”
这⾸歌词,唱得就是本我“爱”的冲动,与超我的⾃尊要求之间的⽭盾冲突。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够真⼼,才是最厉害的武器,我会拼命让你更满意”。翻译过来就是:努⼒成为更好的⾃⼰,这样我就可以骄傲的拥有你。
我们每个⼈都是在⼀次次⾯对⽭盾与冲突的过程中,在与⾃我的对话中成长的。
⽐如我们常说的混乱⽽焦灼的青春期,每个青年⼈都是在与环境的碰撞中⾃我⽭盾、⾃我怀疑,同时⼜不断地印证,苦苦地找寻,才初初的塑造出了⼀个年轻⽽⾛向独⽴的⾃我。
在此之后,⼜继续在现实世界中四处冲撞,不断地⾯对⽭盾,不断地⾃我抉择,逐渐⾛向成熟。
⼈⽣的旅途最为孤独的就是,每条路都必须由你⾃⼰去选择,哪怕不作选择,这本⾝就已是⼀种选择。
我们很多时候,踟躇于得到与失去之间,徘徊着、权衡着,想拥有得更多,想失去得更少,但是⽆论如何地百般计较,最终我们不得不与失去挥⼿告别。
若始终为失去⽽不⽢,那么你所拥有的也将黯然失⾊;反之,若是珍视你所拥有的,并且善待它们,那么未来你的⾃我将更有⼒量,选择也将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