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自己多年来比较爱看书的关系,所以周一听赵老师的课时,我感觉很自然,有种很强的亲切感。听完赵老师的课后,我很吃惊:为什么同样是爱看书、爱阅读的人,赵老师就能整出个拆书帮,整出个拆书学院,还能出书2本?带着这个疑问,我上网去搜了搜赵老师的背景资料。才发现:赵老师离职前竟然是阿里巴巴的企业高管,还是位著名的企业培训专家,一天的培训费就要好几万!究竟是什么促使赵老师离开条件优越的舒适区,去自己创业呢?
我注意到,赵老师在上课中几次提到:提升自己,以后去影响帮助更多的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我们的使命;去帮助更多的人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变成更好的人,这是最有价值的事!也许就是这个信念在支撑着赵老师吧。
在企业培训中,赵老师发现:
绝大部分职场人自己读书达不到行为转变的效果,大部分成年人缺乏把书中的知识转变成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赵老师反观自己,看到即使是他上的几万元一天的培训课,里面的核心知识全部来自于经典书籍,没有一条知识是原创的。
这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意味着赵老师萌发了想去帮助更多人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初衷呢?
答案很明了。看看周一赵老师给我们讲课的题目就清楚了:
《用拆书法练内功构建知识体系》
什么是知识体系?
赵老师说,知识体系是个立体的网,相互之间是有链接,有支撑,有关系的。一个孤立的信息碎片,我们可以通过追问前因后果,添加适用边界,与自己关联进行反思、行动后,把这个没有维度的点变成三维立体的乐高块。然后通过举一反三,和其它的乐高块进行对接、榫合、支撑,就能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于个体成人式学习者(五条原理:自我导向,联系自己经验,强调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内在驱动。),可以通过便签读书法来实现深度阅读,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知道了。下面自己学着运用一下。选自己较为熟悉的领域中的一本书《非暴力沟通》的第五章《感受的根源》来拆拆看:
I标签:1.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选择去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去自责或反击对方。2. 人有七大类的需要,比如自由;庆祝、纪念特殊的人或日子;自我肯定;健康;玩乐;美;爱等 3. 不能诚实地表达需要的人,是非常痛苦的。4.做生活的主人,即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A1标签: 提及“”玩乐的需要“这点,我回想起来:前段时间,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恳求我让她在IPAD里,下一个疯狂动物城的游戏。我表达了自己对女儿玩游戏可能耽误学习或伤害眼睛的担忧,女儿提出了应对的办法:她说她可以周一到周五只去开2次门,赚点金币,不玩;到了周六周日每天玩6分钟。我因为了解了“人有玩乐的需要“这点,就同意了女儿下载了这个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看见女儿在接触这个游戏时,非常开心,她对里面的动物如数家珍。同时,她对玩游戏的时间控制得较好,基本上没让我多干涉。某种程度上,我也满足了女儿自由、自主的需要吧。
A2标签:熟记七大类需要。在今后事件发生、情绪起来的那刻,想一想I标签和A1标签。
先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释放情绪后,再做进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