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感恩想到教育

  感恩教育。听起来,每个人都能有不一样的理解,最后却被所谓的老师们简化为同一套公事化行动。当孩子们如同对待作业/任务一样做完后,报告给老师们,他们或者还在沾沾自喜自己教的学生很听话、有孝心、有责任心。父母们却还一团晕在那儿,孩子每年都给他们洗几次脚,做几次家务便体现了孝心了吗?

  其实,左不过是孩子们被有了一次孝心。

  到此处,细思起来。其实不仅仅是感恩方面,就连学习也是被动的。不敢说所有孩子都是被动的,也不敢说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被动的,但是大概有十之八九的孩子们都是被动学习的,这其中原因有多少是因为老师,我也不便随意揣测,只能偷偷告诉自己,亦是十之八九的概率,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有多责怪我的老师们。

  老师固然是好老师,教育方式却是不敢恭维的。从许多年前,我便深感中国教育方式太一成不变、严苛刻板,倒不是说我已经老到这个程度,而是我作为一个中学生开始到得现在都有这种感受,学生们太多时候都是被有学习动力、人生目标、前路方向……

  说了这么多,或许还是没有怎么看懂。那么言简意赅一下:之所以学生们需要老师,并不是因为只有学习知识,更是要学习得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做人处事的风格,一种适合自己的逻辑思维,学会寻到自己的目标、人生方向。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些当是自己体会的东西,如何能责备老师们没有教给我们。不,是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了我们的被动。

  每每提到中国的学生,大家的印象大概是学生拉着一个拉杆书包,有做不完的作业。在此,我竟忍不住要反问几句,老师们难道只会让孩子们做无穷无尽的家庭作业吗?难道不该引导孩子们如何学习吗?难道人生只有学习吗?生活不也是孩子该学习的一部分吗?寄宿只是为了家在远方的孩子吗?所谓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为什么不能拥有一个稍微放松快乐的童年呢?

  我想,这几个问题,老师们还是需要仔细想想到底是为了什么的。

  最后,回到今天的感恩话题,感恩并不应该是公式化的行动,而应该是孩子们先用心感受,感恩是什么,又为什么要感恩,最后应该如何感恩。这听起来似乎与老师们教的有些东西有些雷同,然而有一点需要提醒:这一切都该是孩子们自己作答几个问题。毕竟不同家庭的孩子理解的感恩都是不一样的,那么行动也不会完全一致。

  胡诌一篇,若有异议,莫怪我见识短浅。怪我,我也不妥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12,418评论 2 22
  • 自你之前 我敢相信任何人 也敢相信你 自你之后 我不再相信任何人 更不敢相信你 自你之前 我喜欢很多人 直到爱上你...
    赵金辉_b208阅读 2,425评论 0 0
  • 那天,看到肯尼迪家族教育子女的一句家训:考第一的人,永远不会被无视。 真好,真希望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这样劝导孩子。...
    港儿i阅读 2,9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