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电影时,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过不同的人生。还有另一种人生,就是我自己的人生,卸去演员的身份,作为一个人,以我的方式存在。我想讨论一些关系印度民生的话题,不责难任何人,不中伤任何人,也不制约任何人。
人人都说,伤害我们的人近在咫尺,或许我们都有责任。我无心激化矛盾,只为能改变这个时代。无论是谁的心中,只要有星星之火,必将成燎原之势。”-----阿米尔·汗。
印度这个国家,我一直认为用故步自画来形容很贴切,当然怕引起很多人喷,也可以用“神奇”来形容,这种“神奇”说者面带无奈,听者心领神会。总之,你要想体验各种奇思妙想和脑洞大开的奇葩,去一趟印度可能会有收获。
印度男神阿米尔·汗应该说是印度顶级演员,他主演的《摔跤吧!爸爸》上映时,霸占了各种排行榜,好评如潮。不过当你看完影片后你会觉得所有的赞誉都太简单。他的敬业精神就不用多说,电影背后的那种为提高印度女性社会地位的决然呐喊声才是最震撼人心的。
从这个角度上《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为印度千万女性提供了一条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某种程度上,阿米尔·汗不仅仅是个演员,他还是位呐喊者和践行者,是印度真正的国宝。“解放”从来不只是说说而已,践行和拼搏是唯一要做的。
影片中,阿米尔·汗饰演一位退役后的国家摔跤队队员。面对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女性没有丝毫选择权的实际情况,在他看到两个女儿在摔跤方面的的天赋时,和妻子约定以一年为期创造一个让女儿们可以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改变她们那被迫接受自己未来是男人附庸的命运。
影片中他和妻子的一段对话最能说明作为一个父亲,那种对女儿深深的爱意,而且是一种更高层面的自由之爱,这种父爱,伟大在给女儿们创造了一个机会,一个让女儿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向左是能一眼望穿的悲苦未来;向右是自由,汗水、自律中博出的选择和自由。
“女儿们这样训练,以后没有男人愿意娶她们怎么办?”
“我要让我们的女儿变得非常优秀,男孩子们没资格去挑选她们,她们以后能自己去挑选。”
影片中大女儿第一次上赛场就选择了四个男孩子中最强壮的,虽然最终输给了对手,却赢得了全场观众对她的尊重。通过选择,她战胜了恐惧,迈出了通往自由未来的第一步。
影片中一场婚礼上小新娘说的这段话:“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而不是从小就只让我做家务和烧饭,当我一满14岁就匆匆将我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仿佛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接下来我就要过一辈子与扫帚与炉灶相依为命的生活。”
在最后的比赛中,父亲殷切地叮嘱:“如果你明天得到了金牌,你就会变成一个榜样,明天如果你赢了,你将不再孤单,无数个女孩将跟你联合起来,反抗只能做家务事,反抗从小就开始订婚。”
理解小新娘和这段话的前提是,在当时的印度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她们自己选择的,她们没得选,只能被动接受,未来的那个从未见面的男人能对她好一点,是她们唯一能幻想的。
更可悲的是甚至很多印度女性也觉得没有办法,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卑微的烙印刻得太深了,她们已经麻木了,早已经忘记了还有个词叫“选择”和“自由”,这才是影片中揭露出来的可怕现实,也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核心,这部电影是一颗“火种”,是燎原之前的星星之火。
小新娘的这段话让姐妹俩加剧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也真正的懂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影片中的姐姐,她最后的成功也是在一个个选择后,一步一步达成的。她在加入国家队后,选择了看起来更专业的教练,放弃了父亲教导的技术。
完全不一样的训练,时间减少了,难度降低了,自己的时间从容了,慢慢的她自己也松懈了,对对摔跤的专注也越来越少,开始留长发了,学会了化妆,逛街……随后的国际比赛中她毫无疑问的输掉了比赛。
困境中,她在妹妹的鼓励下,选择了放下自己的自尊心,打电话给父亲寻求帮助,重新恢复了以前的训练强度。
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在父亲被设计缺席比赛现场的情况下,她更是抛弃了教练的战术,选择了相信自己和相信父亲,漂亮的赢得金牌。她,在自己汗水中完成了精神上的蜕变,她有了选择的权力,真正的自由了。
选择从来都是一道难题,你如果选择了自己掌握命运,选择了向往的自由和美好的未来,那就请加倍付出和努力。就像影片中的父女,他们选择了,行动了,流汗受伤了,最终从卑微的起点,摘取了自己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