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是很“迷信”的,拜天拜地拜先烈拜祖先,还有如来佛和观世音菩萨。逢年过节红白事都有需要拜的神明,出远门须带上家里的水土,回家还要烧几株香,在外到了庙里也总会进去拜一拜。
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越长大,对神明越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之心,但很多时候我并不喜欢把我的这种思想称之为“迷信”,那是一种存在于心中,却又不同于信仰的东西,还有对家乡风俗习惯的传承。
虽说都是闽南人,但每个地方祭拜的神明都不一样,往大范围的有漳州拜保生大帝,泉州等沿海一带拜妈祖。往小范围的说,我们社和隔壁社拜的大伯公就不一样。
村里有几位供奉着的神明,每个神明生日的时候都会举行行香活动,所谓的行香,就是由其中一位神明牵头,把村里所有供奉着的神明都请出来巡村,到一个社停一次,家家户户聚集到一个宽敞的地方,摆好桌子,准备好供品拜拜,我们那称之为“gia ang”。
在我小的时候,小孩子们都喜欢跟着大队去行香,有的在摩托车或自行车上插根旗子,有的拿着香,敲锣打鼓看热闹,到了中午的时候还有为行香的队伍准备好的咸饭。当时的小孩子体力实在是好,跟着队伍走街串巷一整天都不觉得累。上了初中之后,几乎没再跟着大队去行香,取而代之的是跟着妈妈到小广场那里拜拜。
渐渐地,村里到处修起了水泥路,很少再有小孩子跟着队伍行香了,但行香的风俗依旧存在。小货车的后座代替了人工抬轿,音响代替了大喇叭,包括乐器队在内所有行香人都拿着小板凳,戴着红帽子坐在小货车上。自从广场舞兴起后,行香过程中还多了妇女和小孩到各社去表演的环节,而每到行香结束时,“四人抬轿冲入庙”的环节也一直保留着。
读初高中那会,许多人请假回家的一个理由是:“家里要过大节了”。
到了过节的时候,家里便会准备各种各样好吃的,亲朋好友们会到家里做客。各个地方过大节的时间不一样,我们那最热闹的时候是农历7月19,大众爷的生日。
到了7月19,每家每户都会去镇上拜拜,在以前,除了拜拜,那也是到镇上去玩还有购置物品的日子。在去大众爷府的那条街道上,每到那一天都被挤得水泄不通,各种各样的小摊摆满了街道两旁。
小时候,那也是一年当中爸爸难得几次不做事载着我们一家人去镇上的日子,几个煎包,几块老字号卷仔粿,一碗汤圆,都是当时最幸福的回忆。
而今,镇上随时都可以去,每年7月19仍是我们那最热闹的节日,我却有很多年没在那一天回家了。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位我比较熟悉的神明。
大道公
因为村里的保生大帝府就在我家不远处,所以对他最熟悉,同时也最亲切。中央电视台曾播过《神医大道公》这部剧,里面很多情节都是在龙海的青礁和白礁取的景,讲述的便是保生大帝的故事。那位在我家不远处供奉着的神明,那个村里每年进香都会去的地方,突然被拍成了电视剧,感觉是那么的奇妙。
大众爷
前面提到过的,我们那最热闹的节日便是大众爷生日。拜了多年的大众爷,我却是在前段时间才知道大众爷是戚继光。至于为什么要把大众爷的生日当做我们那最热闹的一个节日我不知道,兴许是当年他抗倭的时候对我们那施过恩泽吧。而我,也是拿过大众爷“水米”的孩子,(我们那习俗,给一位神明当干女儿)。大众爷生日那一天,会有“摸龟保平安”的活动,小孩子投几块硬币,摸一摸那边养的“龟”,以保平安健康地长大。
三平祖师爷
三平祖师爷之前也是一位实实存在过的人物,他是一位和尚,行医济世,圆寂之后,我们那的人就把他供奉起来了,现在三平也算我们那比较大的一个风景区之一。有一种平和人尤其是三平人都不会打的蛇,叫做“侍者公”,相传那是祖师爷养的神物。侍者公喜欢吃鸡蛋,还喜欢温暖的地方,以前听过它还会跑到床上跟人睡在一起,没有毒,很温顺,却也很吓人。我们那要么拿香拜拜请它走,要么拿竹竿把它赶走,基本上都不会把它打死。
妈祖
漳州人比较少有拜妈祖的,靠海吃饭的人拜她会多一些。之前中央电视台也播过刘涛主演的《妈祖》,去年去莆田玩的时候到过湄洲岛。跟妈妈说我到湄洲岛玩了,她的第一句话便是:那你看看要不要周围买些水果和香烛去拜拜,最后没有买香烛,和舍友两个人把身上仅留的几块零钱拿去当香油钱了。
台湾和大陆最密切的先联系之一,便是供奉着相同的神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香客到闽南这一带来进香。
虽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却始终觉得那些神明是存在着的,在心里。
(ps:图片是近两年村里行香,镇上做节还有去湄洲岛时拍的一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