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清水一点通 日更的第 168篇,希望能帮助到你。
可能是今年至少上一名U23球员的规则收到了效果,可能是中国国家队十二强赛无奈的表现,也可能是中国要申办世界杯,急需提高国足的成绩。
总之,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大背景下,足协再次颁布了2018赛季的新政,总算提前了半年。
新政Ⅱ的条款非常多,概括起来是以下三条:
1.累计上场比赛的U23球员人数与累计外援上场比赛的球员人数相同(最多3人)。
2.限制高价外援,亏损的球队引进外援不超过4500万/人次,内援不超过2000万/人次,否则全额征收调节费。
3.各种补丁防止转会费用的各种猫腻,比如假租借等,保证第2条的正常实施。
本次新政发布以后,表面上看能够给青年队员更多上场的机会,能够抑制天价外援的再次产生,不能说完全不合理,但是联赛毕竟是联赛,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1、管办分离究竟什么时候能够成行?
很感慨的是,我第一次听到联赛管办分离的时候还是个中学生,而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我到现在也不清楚管和办究竟什么时候能分离。
虽然作为行政部门的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中国足协仍然是一个政府主导的单位,足协主席仍然是体育总局副局长,这就造成了目前的局面:任何新政几乎没有征集意见和走民主程序,还是足协高层定夺,单是这种结构风险就很大。
另外,管办分离也是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基础,像今年的上海上港等大投入的球队,第四、五外援几乎没有登场机会,可以说被新政搞得吃了大亏。还没过一年,政策又调整了,给俱乐部的准备时间实在太少,有的球队甚至在转会期最后时刻还在找U23球员,明年这个问题将更为突出。
所以,管办分离对中国足球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现在看可能还是个梦。
2、职业联赛到底是个什么性质?
在美国,四大联盟(橄榄球、冰球、篮球、棒球)的相同点是,都在极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娱乐公司,致力于吸引更多的人来看比赛。
而足球领域,欧洲五大联赛也是以商业运作为首要目标,因此虽然各国都有限制外援的政策,但从来没有如此大尺度约束外援和青年球员的上场情况,因为这样会影响比赛的质量,从而影响联赛的商业价值。
同样影响质量的就是对外援的限制,这两年中超的火爆跟很多投资人的重金引援很有关系,胡尔克、特维斯、奥斯卡等世界级球星纷纷登陆中超,让联赛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连境外媒体也纷纷转播。而新政恰恰泼了引援一盆凉水,势必影响引入外援的质量,联赛品牌也会大受影响,没有大牌球星的球市能好吗?
所以,联赛仍然是足协的一个工具,跟市场真没多大关系。
3、U23球员到了U24可怎么办?
现在很多网站平台都在分析所有球队的U23球员情况,今年联赛就可以看出,23岁以下的球员成了香饽饽,出场时间大幅度增加。
可是,足协有没有想过,当一个已经踢了一个赛季的U23球员,一旦迈入24岁可怎么办?球队还会让他上场吗?
此外,征战世界杯的国足队员很多都是27-31岁,众所周知这是足球运动员的当打之年。
那么为了保证外援的商场人数,球队的最佳选择就是上2-3个U23球员,那么是不是有可能对原本可以上场的当打之年的球员是一个冲击,因为他们要做好为年轻人让路的准备。
所以,用单一年龄作为指标真的不是很科学(这里面可以参考NBA中的各种球员条款)。
中国足球,真的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再好的内容生产者,也写不出这样的剧本。
讲干货,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