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根基,鸡犬相闻、阡陌纵横、白墙黛瓦,各个村庄千姿百态,各有不同,追溯着历史、经济、文化的渊源。深耕乡风文明深厚底蕴,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心剂,让无数个生长在乡村的游子魂牵梦萦,让工作在乡村的坚守者永葆自信。
榜样选树,乡风在评选中接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村孕育着质朴、纯真的宝贵品质,在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中,宗族和邻里亲缘种下的羁绊让生动故事在乡村谱写。近年来,在榜样选树方面各地都做出了不小的努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了滋养,“好媳妇”“好婆婆”“乡村光荣榜”等评选树立了良好榜样。各种各样的文明选树让乡村人物被看见,让乡村故事被听见,也让乡风文明深入人心。
文旅融合,特色在挖掘中发展。浙江松阳“乡村振兴+古村落保护”、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推出、淄博烧烤一夜破圈、“去有风的地方”带动云南旅游再创新高……乡村振兴文化为根,文化振兴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而是要让乡村文明生出灵魂,清晨的鸡鸣犬吠,傍晚的炊烟袅袅,游客感受到乡村真正的风土本味,体验到深厚的民族情感,从而使更多人了解乡村,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才是推动文旅融合的真正含义。
继往开来,传统在继承中创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民间曲艺、手工技艺等文化遗产在基层生根,在一代代传人手中传承出新。新时代对文化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潜心钻研十年磨一日传承学习的继承人少之又少,新兴事物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不容小觑。要想世世代代保留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学会趁势而为、与时俱进,将各种资源“为我所用”,例如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不少博主以传承非遗为方向创造优质视频让非遗展现在更多人面前,使不少年轻人前往村落主动传承,利用新兴技术,数字化乡村文化馆、乡愁馆拔地而起,也为我们采集、记录、储存了乡村文化资源。
乡村有故事,文化有温度,深耕基层,用心感触,让中国乡村故事在你我笔下书写,让古老村落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