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学习者
说实话,在现在的各教研组中,艺体组是听课最少的一个组。我很理解,因为大家会觉得晨诵、语文课堂、班会、数学课等等,跟大家要教的内容相去甚远,能学到的东西不多。
但我想告诉大家:事实上,这完全是大家的误解。
作为一个教育者,大家缺的并不是在专业上的知识,而恰恰是管理上的能力,以及教育上的智慧。而这些,在我们班主任的教室里,是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管理妙招”和“教育法宝”。
比如超静,她原先并不爱孩子,但她懂孩子,因此在教育中常常能一语就切中孩子的要害,带着孩子们往前跑。并且,由于有教育的智慧,体会到了成就感,就能越来越自如地把握“严和爱”之间的分寸。
何之,最初并不很懂教育,但他爱孩子,始终用一颗仁心去呵护孩子,而因为这种爱,让他不断向同事学习,向书本请教,现在,他不仅爱孩子,而且也越来越懂孩子。上次超静上共读《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教研课,他的评课就是最有见地的。
小荷,有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但始终在不断地挑战自我,同时由于感受到了晨山孩子的聪明,她勇敢地抛弃旧我,在课程上不断地探索创新的同时,在班级管理上,她更能敏感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变化和问题,提前进行预防和教育。
玲玲,这两年的进步可谓巨大。且不说她强烈的学习愿望,且不说她超强的执行力,就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她也日渐开始能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来引领和教育孩子,在自身越来越美好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沉静越来越有力量。
小娟,虽刚来到晨山,却似乎是生命找到了新的源泉,以及一方施展才华的新天地。在她温婉的面容下,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原则,以及灵活处理的敏感和能力。
……
正因为每个班主任都如此不同,因此,他们就是一本活的教育宝典,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我们自己身上没有的智慧和方法。
而在我们南明,每间教室的门都是向你敞开的,每个老师都是愿意真心帮助和成全你的。
老师要教给学生的,永远不只有知识
我们常常认为,一个舞蹈老师,就是教学生跳舞;一个体育老师,就是教会学生踢足球、游泳、玩活力板;一个器乐老师,就是教会学生弹奏乐器……
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是把自己看成了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育者。
作为一个教育者,永远都很清醒地知道:我们要教给学生的,除了学科知识之外,还有智慧,还有人格。
南明教育的全人之美课程,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清晰地提出了这个方向:身体课程、艺术课程、智慧课程以及人格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他们是分开的,但在教育的实质上,他们是相通且相融的。
一个画家未必是一个好老师,如果他不懂儿童心理学不懂教育学,也不愿学习并不想学习的话;一个优秀的职业运动员未必是一个好老师,如果他只知道运动而不愿意阅读不去琢磨教育方式的话……
因为,生命首先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的碎片。
而教育,就是一个生命对一群生命的点燃和唤醒。
全人之美课程,首先想要成全的是老师,当我们的老师明白了其中的真理,努力让自己超越个人的偏见,重拾可贵的学习心和学习力,活出自己的尊严和幸福的时候,我们也就真正明白了我们到底要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其实,那就是我们自己呀!
老师的道德,就是智慧的体现
在我们新学期开始的课程计划交流会上,干老师的一句“道德其实是一种智慧”,一下子点醒了好多梦中人!
干老师说:“我们在前段时间听到的幼儿园老师那些近乎伤心病狂的举动,其实是她们缺少更多更好的方法。由于不懂幼儿阶段的成长发展规律,不懂真正的教育和管理之道,也就是说由于缺少教育的智慧,她们就选取了这样简单粗暴的甚至残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以取得眼前的平安和效果。
也就是说,道德上的堕落,其实是由于智慧的缺失而造成的。
回到我们的教室中来。
在我们南明教育文化中,有两条底线,其中一条就是禁止体罚学生。我相信,我们的老师在这点上是非常自觉的。用爱去感化并帮助学生,这已经是我们晨山老师的共识,并且已经成了我们教育的底色。
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如果我们有意地去体罚一个学生,我们知道,这是一种没有道德的表现(无德)。
但如果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情绪起来的时候,我们老师任由她陷在自己的情绪里(沮丧、失落、内疚或愤怒),而不让她参与到课堂中来,即使我们只要过去牵一下她的手,她就愿意一起来学习的,而我们老师却偏偏不做,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无德的表现吗?
而如果我们去帮助她了,但她就是不愿意参与进来,那么,这是不是就是一种无能(缺少了教育的智慧)呢?
因此,我们要理智地意识到:在课堂上,不能影响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但也绝不能放弃这一个,因为全人之美课程的宗旨就是“让每一个生命……”,是的,就是每一个!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大家现在在课堂上就做得完美无缺,不再犯错误——我绝不会有这样的妄想。
我只是想说,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要不断地改变我们以往的错误观念,不断地抛弃那个顽固的自我,不断地在错误中学习并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我相信:在我们自己变得智慧的同时,也肯定会减少道德上的内疚甚至罪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