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可见,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作者阿德勒认为,家庭成员应该是平等合作的,父母不应该用权威压迫孩子的成长。但因为父母的特殊性,他们的行为、思想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的个体成长。
01.母亲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母亲对孩子的影响。
(1)母亲是婴儿降生之初最重要的人。
母亲是婴儿第1个接触到的人,也是除了他自身之外,最先使他感兴趣的人。婴儿的一切生活,完全依赖母亲,他所有的合作能力,都来源于与母亲之间的互动。
所以,母亲是孩子通往社会生活的第一座桥梁,他们之间的合作,不仅非常密切,而且影响深远。
与其说孩子遗传了母亲身上许多特质,不如说在母亲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每一种可能来自母亲遗传的倾向,都已经被母亲修正、训练、教育而改头换面了。她的技巧是否优良,影响了孩子的所有技能。
母亲的技巧,是指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他合作的能力。
比如给小婴儿洗澡,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有的婴儿非常享受洗澡的过程,有的婴儿则碰水就哭。这与母亲给婴儿洗澡的动作是否轻柔,是否给了婴儿安全感有关。
如果母亲给孩子洗澡时动作粗鲁,把婴儿弄得不舒服,让他.感到不安全,他就会哇哇大哭,以后就害怕洗澡了。
母亲要与孩子经常保持互动。比如抱着孩子四处走走,看到什么物品都对孩子”介绍”一下,拿起有声有色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亲自替他洗澡、喂他食物等等。
如果孩子生下来,母亲就疏于照顾,总把孩子扔给祖辈或保姆照顾,孩子就会对母亲疏远了。
邻居小浩,出生一个月后,母亲就狠心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照顾,自己跑去广东打工了。过年时小浩已经十个月,母亲回来了,想抱抱孩子,但每次抱他都狂哭不止。
直到孩子读小学,小浩母亲才专门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但孩子始终与母亲有着一层隔阂。这大概就是母子之间从婴儿时期就缺乏感情交流与互动,让他们无法产生有效合作的原因吧。
母亲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利用温柔的动作与柔和的语言,对孩子的爱意尽情展现,就会增进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孩子也在这种爱的照顾中,越来越喜欢母亲,长大后就容易与他人产生合作。
因为母亲留给他的,都是一些令人愉快的相互合作关系。母亲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所有动作与情感,都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喜欢她或讨厌她、愿意合作或者拒绝合作的机会。
(2)孩子会时刻吸引母亲的注意。
宝妈小莉最近老是吐槽,她那八个月大的儿子非常磨人,每晚睡觉都要抱着妈妈的手才能入睡。
其实,这是孩子为了不离开母亲,下意识地利用害怕的情绪,来引起母亲注意的小伎俩。
这使我想起了女儿戒奶以后,有几天晚上,总要摸着我的肚脐才肯入睡的小毛病。那时我怎么都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狠心地把她的小手抓在自己的手里抚摸音,聊着天哄她睡着了。
如果这小毛病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会使孩子将此作为习惯,转而扩大到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3)母亲不应该过份强调与孩子间的联系。
楼上的小颖,刚读幼儿园的时候,几乎每天早上都嚎啕大哭一顿,前后几栋楼的人都能听到。据她妈妈说,那是孩子不想与妈妈分开,怕幼儿园的小朋友欺负她。
像小颖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这是孩子对母亲过度依赖的表现。
阿德勒认为,母亲不要过分强调与孩子间的关系,而是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教导他们学会和别人合作。不夸大自己的重要性,不能让孩子对自己过于依赖,也不能因为“爱”孩子而控制他。
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洪兰说:“母亲是家庭的灵魂。”
母亲要做好这个灵魂的作用,还真的需要一些智慧呢。
2.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与母亲的地位同等重要。
(1)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比母亲晚
这是由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小婴儿出生的头一两个月,吃喝拉撒,主要是由母亲照顾,所以婴儿对父亲没有那么感兴趣,会晚一点与父亲亲密起来。
为了能尽早取得婴儿的信任,父亲有责任要提前做好一些事。他必须证明对妻子、孩子以及社会是一个好伙伴;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平衡好工作、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在家庭生活中要用平等的立场与妻子共同合作,照顾好家庭。
在这个方面,我老公算是一个特别合格的父亲。我是剖腹产,所以,坐月子时,老公便每晚起来为孩子换尿布。有时孩子睡不踏实,也是他爬起来抱着孩子在房间里边哄边溜达,一直到孩子安静入睡,才放回我身边。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公对孩子的陪伴也从来不缺席。所以,我家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是比较均衡的,跟哪一方在一起,都会很安心。
如果父母婚姻不幸福,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与婚姻观。
在这方面,影视演员孙俪是个典型的例子。她因为父母婚姻的失败而患上了恐婚症,幸得邓超妈妈开导,才走出了恐婚症的阴影。
父母之间糟糕的关系,也会让孩子渐渐排斥与他人合作。
小盈父母离异,她的记忆里永远充斥着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她在班上很少朋友,因为她根本无法与任何一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件事,总是挑剔别人。
所以父亲需要提前维护好多方面的关系,让孩子慢慢学会正确地与他人相处。
(2)把父亲当作偶像崇拜,或当成最大的仇敌。
我曾经与班上的小朋友闲聊时问过一个问题:“在家里,你最怕谁?“
超过一半的孩子说怕父亲。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家庭中孩子惹祸时,惩罚儿童的”重任“经常会落到父亲的头上,它使孩子们害怕父亲,破坏了两者间的关系。父亲的角色变成了“仇敌”。
就像我的父亲,哥哥在学校里老是闯祸,妈妈从来不打哥哥。爸爸每次从县城回来,就要修理哥哥。所以哥哥比较害怕父亲。
如果父亲能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他会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也会成为好丈夫,好父亲。父亲良好的社交生活,也能让孩子认识到家庭之外还有更大的社会。孩子的行为也会从家庭生活中逐渐过渡到社会生活中。
我们楼上的谢大哥,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他已经是三个女孩的爸爸,但他一点也不重男轻女。上班回来,不管多累,都会花时间陪孩子锻炼身体,有时跑步,有时打羽毛球,其乐融融的。
总之,父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无法替代的角色。我们必须用正确行为与心态去影响和教导孩子,让他们成为一个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