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孩子需要空间释放天性——《妈妈是什么》之读后感

金句摘抄[烟花]

    先玩得开心,慢慢再建立系统的全程责任的链条。就像我们大人,熟悉任何一个行业,都要由一个入口,慢慢熟悉,再系统化、全面化。我不急。我也可以永远为孩子做这个,假如她们需要。我们共同的需要是围着一个中心,彼此陪伴,却又各自生活。

每隔一周左右,我就会用半天,把孩子们的大桌子区域彻底整理一下。如果到了时间,这个区域不立刻有条理起来,我就会吃不下、睡不着,无法写字,无法读书,无法创意。这是一种做妈妈的内在秩序感,相当于家里周期性的系统重整。

    使用大桌子的妈妈,一个心理基础一定要有,就是不要怕乱,芜杂多样是创意能力的一个物质基础。井井有条,看起来舒服,有时却表达了精神上极其严格的纪律,趋向于安于现状,不愿意有变动。特别有条理的妈妈,可以把家庭整理得井井有条,然而,一定要争取划出一块特区,要有个类似的大桌子,或者儿童自由区这样的所在。不怕乱,不怕杂,尽情地让孩子们去释放自己的能量。

克里希那穆提说:“教师需要悠闲来安静地独处,聚集耗散的能量,觉察自身的问题并解决它们,当他再次面对学生的时候,他就不必带着个人的混乱噪音。生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应该被立即或尽快地解决,因为如果问题被日复一日地携带着,整个心灵的敏感性就会衰退。这种敏感性是非常重要的。”妈妈亦然,一个家庭中心区,每一个人都能各得其所,又能互相陪伴。

    和孩子相处,如果妈妈永远绷紧神经,时刻像个战神,全力陪伴,冲锋陷阵,这一定是有点问题了,也许就是缺乏一个让孩子安静下来的中心区。我们不是靠电视、iPad、手机、缤纷喧闹的玩具让孩子安静下来,而是有一个空间,在那里他们可以自由创意,写写画画,剪剪贴贴,他们可以体会木匠在手工台子上,农民在土地里,学者在图书馆里的那种心安,让内在的活力,用更安静的方式朝外流动。

心得体会[爱心]

    今天,看到很多自己可以借鉴的方法,所以,摘抄了很多。

    罗列一下,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1.继续想办法开辟属于孩子的活动空间,不必每天费时收拾,不必给孩子带来没有管理好玩具的压力。

    2.让孩子的内在的活力,用更安静的方式朝外流动,不去依赖电视,平板各种声光电和妈妈精疲力尽的陪伴。适当增加一些手工,让他能安静的自己玩。

    3.告诉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保持家里的整洁,限制孩子的天性和自由。

  4.  明白了和孩子相处,我不必永远绷紧神经,时刻像个战神,全力陪伴,冲锋陷阵,精疲力尽。让孩子安静的做事,玩耍,需要有合适的空间,工具与妈妈智慧的允许,放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