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爱华在群里分享,题目是我出的,说说温州的商业。爱华的文字风趣流畅,她的叙述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活泼泼的爱华,也看到了活色生香的温州小城。而我,在她的叙述里,回忆起了一段几乎尘封了的往事。
说起来大概是七八年以前了吧,那时候手机还不能上网。每天午休,我都是先跟一个温州的网友聊上一会儿,再去睡一小觉。他是温州的打工者,记得那时候很喜欢视频,我这边没有摄像头,他就自己打开,让我看着他打工的宿舍,很整齐,有时候还有过来看望他的妻子,茫然不知自己已经被别人看着,正在那里自在的吃着水果。
打工的网友生活并不宽裕,却有一颗济世的心肠,最喜欢扶老济困,还喜欢探寻人生的意义。他会讲自己的打工学习技能的经历,讲温州的特色,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做老板,不记得他说了什么,其实现在想想,我这个问题实在过分。
有时候他会讲自己的妻子,傻傻的,自己在另外的厂子里打工,两个人聚少离多,多年来就这样为着生活打拼。讲他的女儿,好像他所有的辛苦全都是为着这个孩子,女儿去留学,他隔三差五的去市场买衣服,成箱的寄到女儿那里。
与父爱的泛滥形成对比的,就是对妻子的漠视。学习了心理学,明白他那样的状态应该是超理智,脑子里不停地思索着人生的意义,只是看不到眼前。有一个人一直与他风雨同舟,他却不愿意去看她,更加不愿意与她交流,其实这也是不愿意看自己的现状,不愿意与自己交流。
后来,他女儿从国外回来,他的生活重心转移,我们很自然的就少了交流,还记得他很突兀的给我打过两次电话,声音急急的说些什么,只是我好像只习惯于文字的交流,对他的声音有些茫然,甚至听不清楚略带方言的话语到底在表达什么,慢慢的就断了,再也不联系了。
这个网友是很普通的人,而我那时就是很喜欢聊天,每天兴致勃勃的听着一个远方的人说着一些远方的故事。现在再回想,听故事的我虽然投入,却也并不能真正走入人家的生活,这就像是看一部小说,看着起承转合,进行着自己的唏嘘。
但是群里这几天对于婚外情的热议,却又让我思考着网友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看起来很质朴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思想却完全不想要相交,可以说,当初的结合并非自己所愿,但是,有那么多本来是相恋结婚的人,过后的生活不也是无话可说吗?
是什么让本应该最近的两个人却成了最近的陌生人呢?也许就是一次的争吵拌嘴,也许是冷战之后慢慢的寒心,朋友之间聊天经常会提起两人吵架到底是谁先开口,似乎开口的一方注定了就是妥协的一方,爱可以让人妥协,但谁就是愿意低到尘埃里呢?我们可以使劲手段让对方感受到在争执发生时自己的坚韧,却不肯去尝试放下所有的戒备去沟通。为什么?还不是心里的那些不安全感。
有时候,沟通的意愿比沟通本身更能够打开彼此封锁的心门,但是有勇气打开的有多少人呢?终究还是不信,不敢相信自己,也不敢相信对方,宁愿坚守在自己的营地里感受着自己的那份孤独。如果,自己无法承受孤独,就会伸出手,向他处找。反正死也不肯想身边的人说出自己的希望。
有一个故事不断的被引用:寒夜里,一个人慌乱的在昏暗的路灯下找寻丢失的钥匙。路人问,你在找什么呀?她说,我丢了回家的钥匙。路人问,你在哪里丢失啊?她说,可能在前面,也可能在别处。路人说,那你干嘛在这里找啊。她说,因为这里有光啊,别处看不到……
就这样,找着找着,开始不知道该从哪里找,慢慢的,忘记了自己到底要找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