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加班中,微信视频已经是第三次提示了,是我母亲。
“不是都说过了么,每天不要在我工作的时间打电话,发视频嘛。”我心里在犯嘀咕。
但这次我按了接受键。
“妈妈!”看到视频里的是三岁半的女儿后,我心里感到小意外。
“妈妈,妈妈。”女儿看上去很着急,她又说道:“妈妈,早点回来......”
“好的,妈妈这边忙完了,就回去陪你,好不好?”我耐心地回答着,有些着急挂断视频。
“妈妈,你回来的时候买......”女儿叽叽喳喳地说了好大一堆,我只听清楚了前本部分。
于是我开始引导她慢慢说,叮嘱她别着急。
“妈妈,你回来的时候买颗nia,姥姥的nia掉了。”女儿第三次放慢了语速地说道,她的表情显得很担忧。
“买什么?”
“nia齿”
“牙齿?”
“嗯!”我能感觉到女儿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接着说:“姥姥绊牙,断了,你回来买颗新的。”
“嗯嗯,知道了。”我忽然觉得好笑。
“妈妈,一定要记住,买颗牙齿。”女儿再三叮嘱后才挂了电话。
(二)
“妈,你怎么了?”我觉得还是给母亲回个电话的好。
“没事,刚刚吃饭不小心咬到了个小石头,把牙磕了一下,没事的。”我听后不由得笑了一下,心想:“果然,又是女儿的小题大做。”
只听母亲又说道:“丑花(女儿的小明)紧张地非要给你打电话,我也没想到她会说让你买颗牙。”母亲的言语中有些得意。
“您没事就好。”
回到家,面对女儿着急地询问,我故意装作神秘地摸摸了妈妈的脸颊,说:“好了,妈妈把牙齿给姥姥安上去了。”
女儿爬到妈妈嘴边,让她张大嘴,仔细检查了一会后,对我赞许地一笑后,跑到一边去玩了。
母亲宠溺地看着女儿,说道:“有个女儿就是好,会疼人。”
“难道我不疼人?”
“你这么大了......”
我没有去过多地体会母亲的话,只是自顾自为女儿的贴心和真情流露高兴着。
(三)
我一朋友,每天早出晚归,但是每次饭点都要给家里打电话:吃了吗?吃了什么?今天做了些什么事?...每次就是这样不厌其烦的重复着。
那天我忍不住问道:“你每次就说那些吃不吃的话,难道就没有别的话?”
“像咱们这种普通人的生活,不就是个吃穿嘛,每天哪儿那么多新鲜的?”
“那你每天打那些个电话,问同样的问题?”
“老人家嘛,重要的是你打电话关心一下,跟你说什么还真没关系。”
“你不是每天都回家的嘛?”
“在家是在家,出来是出来,出来也得让他们知道你想着他们,记挂着他们,这才是重点。我妈上次生病,我隔一个小时就打个电话或者发个视频聊天,基本就一个话题‘妈,这会怎么样了?’其实像你呀,我就基本没怎么见着你出来后打电话回家。”
自从有了女儿,我几乎将精力都投注在了她的身上,都快忘记了——我也是妈妈的女儿。
我已经有多久不曾对母亲嘘寒问暖了?已经有多久不曾对询问她的心情,倾听她的唠叨了?已经多久不曾在她眼前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女儿了?
(四)
“喂,妈,中午吃什么?”我问道。
“烩菜。”
“今天下了雪路滑,你出门要多注意。”
“哈哈,没事的,你中午早点回来吃饭。”
“嗯,有什么需要买的吗?”
“没有,回来就行了。”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