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初夏,清晨,泰尔奇小镇,阳光热烈、静默。
独自一人赶着镇上的早班车去布拉格。清晨的泰尔奇老城区里悄无一人,阳光下偶尔鸟儿飞过,落下一串唧唧喳喳划破了满城的寂静,小镇两边矗立了几个世纪的五彩牌楼,洁白的纪念欧洲黑死病的纪念塔,远处黝黑高耸的教堂尖顶,象极了一幅静默又生动的水彩画。
我拖着行李慢悠悠地向车站走去,行李箱的轱辘和古老的石板摩擦,发出清脆的喀吱喀吱声,象是给这一段凝固的过去最后一次划上现代的划痕。
小镇外有一座学校,正是上学的时间,学生从四面的乡间三三两两地向这边聚拢,或是直接进学校,或是去对面的超市买些吃食,恍惚间竟想到了我们八十年代上学的光景,没有车接车送的疏离,背个书包,叫着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就这么蹦达着上学去了。
车站就在学校几十米开外,候车室很小,一间米黄色圆顶平房、几排少少的座椅,外面是两三个小小的站台,坐在候车室里感觉象是坐进了某部电影里,也许是一次曾经迷失在现代文明里的回归,也或是一次准备冲破这种古老拥抱现代的出发。忽然就想起了舒国治《城市的气氛》,他说瑞典冷幽、英国萧简、美国抽象,那泰尔奇小镇又是什么?是艳阳下保持了几个世纪的娇俏?是木门里蕴藏了几个世纪的阴凉?答案也许只有这每天6点到20点都闪耀的太阳知道,它不急不缓地照耀了这个小镇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2
泰尔奇小镇位于捷克的摩拉维亚东南部,靠近波希米亚边界,距离奥地利边境25公里。建于14世纪中叶,以其独特的泰尔奇历史中心而著称,近千年来未受一丝破坏,素有"欧洲十大最迷人小镇"的美称。
小镇很小,中间是撒迦利亚广场,三面林立着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和古典式风格的二层楼居民住宅,最里面是一座水城堡。全镇最富特色的建筑就是其朝广场的立面都设计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山形墙”,“山形墙”处于建筑物的最上层,如一顶三角形的大帽子,端正地戴在每座建筑的头顶上。这些二层民居,外墙涂刷不同颜色的涂料,每个墙上都开着不同形状、代表着不同时期的花窗,一楼拱廊相连,形成建筑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得整个广场充满童话色彩,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筑的杰作。
典型的欧洲小镇,镇外是大片的农田,一个长途汽车站、一个学校联结着现代文明,从车站出发,顺着马路走十几分钟,穿过一道城门后,脚下的水泥路就变成了大大小小石板、石块铺成的路,中世纪的风貌迎面而来。五彩相连的牌楼、洁白的欧洲鼠疫纪念柱以及最里端高高的教堂塔楼尖顶足以惊艳视觉。由于不是热门景区,基本不见游客,小镇的居民每天温吞吞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全镇有两三家餐馆、一家邮局、一家诊所、几个杂货店,水城堡因为几百年前就丢了主人,变成了小镇唯一收费的景点,每天会有两个时段开放,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城堡里遗留的装饰、壁画,也可以登小镇的至高点塔楼,欣赏镇里镇外的全貌。
3
小镇的迷人之处除了古老,更主要是延续。几个世纪里,牌楼陪伴着镇上的居民一代代地生生不息,安心地写着自己的故事,间或用作民宿吸引镇外的游人点缀一下一层不变的生活。
牌楼里,推开厚重的木门,一楼是一个有着高高圆形拱顶的通道,可以直通到田间,一条窄仄的盘旋楼梯通向二楼,房屋的整个结构都保留着中世纪的风格,尤其是推门刹那,扑面而来的阴凉,是几个世纪的沉淀。
自成一体的生活使得小镇节奏迟缓而懒散,反正一眼就能看到全部的景和全部的人,也就没什么要操心的了。到餐馆点个吃的、喝的,太阳底下发发呆,或干脆坐在自家楼下的后花园里,听着蜜蜂嗡嗡、鸟儿唧唧,静静地嗅着青草发出清香,恍惚间似乎能听到几个世纪前马蹄敲打石板的声音,华盛顿·欧文笔下离奇的乡间奇闻秩事、古老又神秘的风俗习惯所构成的故事是如此地具有场景感,就觉得此行的目的地是真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