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智威法嗣
一、佛来不著
牛头法融创立的牛头宗,到了牛头五祖智威禅师的弟子们手中,经过鹤林玄素、安国玄挺、牛头慧忠、天柱崇慧等师兄弟的共同努力,牛头宗终于在他们的手中再次大放异彩,成为可以和神秀北宗、慧能南宗相提并论的禅宗宗派。
鹤林玄素禅师,就是牛头五祖智威禅师门下,最为杰出的弟子之一。
鹤林玄素,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出生于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市),俗家名字叫马元素,字道清。
玄素禅师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不知怎的,非常讨厌荤食。别家的孕妇在怀孕时,都要吃好的喝好的来滋补身体,可是玄素禅师的母亲一看到肉食,就感到非常的厌烦,更别说去大吃大喝了。
玄素禅师出生后,不论是在平时,还是在吃奶的时候,都是非常的安静的,根本不像别家的宝宝那样,一天到晚哭闹个不停。
等长到六七岁,当别家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放嗲的时候,玄素禅师居然跪在父母的面前,请求出家修行。玄素禅师的父母亲一看玄素禅师态度坚决,于是当天就同意了玄素禅师的请求。这样,我们小小的玄素禅师就来到了当地的一座寺庙,跟随着大家一起学习佛法。
玄素禅师虽然在寺庙里出家为僧了,可是直到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玄素禅师才在江宁(今南京)长寿寺正式剃度受具,成为了一名国家承认的合法僧人。
玄素禅师具有合法的僧籍后,便四处参学,后来来到了牛头山佛学院,跟随智威禅师学习牛头宗禅法。
在智威禅师的悉心教导下,玄素禅师闻一知十,进步神速,很快的就把牛头宗的禅法领悟得差不多了。
智威禅师对此非常的高兴,他抚摸着玄素禅师的头顶说道:“中国东南一带的正统禅法,就靠你来弘扬了。希望你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弘法根据地,来教导那些参禅悟道之人。”
玄素禅师从牛头山佛学院毕业后,于开元年间,被同学法密禅师请到了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京口区),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刺史韦铣听说玄素禅师来到了京口,便立即派人把玄素禅师请了过来,并且让玄素禅师主持黄鹤山鹤林寺。
鹤林寺规模宏大,是当地比较有名的一座寺庙。不过以前一直是法师在主持过鹤林寺。直到玄素禅师到来,鹤林寺才正式的变成了以禅宗传承为主的寺院。
鹤林寺创建于东晋大兴四年,公元321年。虽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但是真正在丛林中声誉鹊起,名动天下,则是在玄素禅师主持鹤林寺后。
玄素禅师在鹤林寺广开禅法,说法如云,从而吸引了大批的信徒前来参学。再加上当地的一把手韦铣对玄素禅师非常的尊崇,所以当地的政府官员和士绅富豪,都纷纷前来拜谒玄素禅师,既跟禅师学习佛法,也和禅师套近乎拉关系。从而使得玄素禅师在鹤林寺讲经说法时,道俗二众前来听法之人,常常挤满寺院。由此,鹤林寺在丛林中声誉鹊起,盛况空前。
玄素禅师在鹤林寺说法,虽然声望喧天,但是玄素禅师却是一个不喜名利之人。虽然一天到晚有很多的达官显贵前来拜谒自己,并且给自己送来众多的财物,但是玄素禅师却从不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依旧坚持自己一贯朴素的生活,保持着一个禅僧最根本的山林本色。至于那些达官显贵频频邀请自己去作法、聚会、赴斋、游玩等等,玄素禅师都是一概拒绝,不为所动。
润州城里有一个屠夫,操持屠业已经有几十年了,被他宰杀掉的牲口的骸骨,都可以堆积成一座小山了。他听说玄素禅师的大名后,有一天专门跑到鹤林寺来拜谒玄素禅师,一番交谈后,这个屠夫忽地良心发现,立马跪在玄素禅师面前忏悔自己的杀业,玄素禅师坦然的接受了他的忏悔。
屠夫忏悔完后,站起来对玄素禅师道:“大师悲天悯人,实不多见,我想在自己的家里备办斋饭供养大师,希望大师能到我家去,接受我的供养。”
玄素禅师望着屠夫真诚的面容,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玄素禅师倒是很轻松的就答应下来了,可是禅师身边所有的人都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那么多有职位的官员,那么多有名望的士绅,那么多腰缠万贯的富豪来请玄素禅师赴斋,玄素禅师都是一口就拒绝了,可是现在一个杀生无数的屠夫来请,玄素禅师却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望着大家茫然无解的目光,玄素禅师平静的道:“佛性平等,贤愚一致。但可度者,我即度之。这又有什么差别呢?”
唐天宝年间,扬州僧人希元来到鹤林寺,把玄素禅师从京口请到了长江对面的广陵(今扬州)。扬州政府的一把手李澄听说玄素禅师来了,马上带领着一帮政府官员,前来拜谒玄素禅师,并且带头跪拜,诚心十足。
梁、宋、齐、鲁诸地的信众听说玄素禅师到了广陵,都纷纷前来参谒玄素禅师,以至于通往禅师居住的道路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就是想找个空地站一站都不容易办到,更别说想在寺庙里住宿一晚了。
那么多的人,大老远的来拜谒玄素禅师,自然不会是空着手来的,就好像我们现在要去拜谒那个长辈也好名人也好,都会随身多少带点礼物的。这些来拜谒玄素禅师的人们,到了玄素禅师那里,大家纷纷把自己的礼物放在指定的地方,致使各种各样的礼物堆积得像个小山头一样。
不过,玄素禅师到了扬州才个把月,京口的信众们就感到非常的不满意了。玄素禅师在鹤林寺搞得风生水起的,他应该继续留在鹤林寺弘法才对啊。
于是,京口当地的信众便派出代表,渡江来到广陵,想把玄素禅师迎请回京口去。
广陵的信众一看,这哪儿成啊,玄素禅师才来了个把月,屁股还没坐暖和呢,你们就想把他接走啊,门都没得。
于是,京口和广陵的信众在寺庙里争论不休,根本没办法统一意见取得共识。
双方争执不休的情况,很快的就上报到扬州地区一把手李澄那里去了。李澄听完情况汇报后,不由得摇头叹息道:“我本来是想请玄素禅师在这里弘传佛法,哪里想到会引起如此巨大的纷争呢。”
于是,李澄为了平息双方的争执,立马同意了京口信众的请求。
政府一把手发话了,扬州的信众们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于是,玄素禅师便随着京口的信众一起,重新回到了鹤林寺居住。
玄素禅师回到了鹤林寺,继续弘扬着牛头禅法。玄素禅师的禅法非常简洁明快,强调道惟心通,不在言通。
玄素禅师在方丈室里端坐,有学僧来敲门,玄素禅师问道:“是什么人?”
那人道:“僧。”
玄素禅师道:“非但僧,佛来亦不著。”
那人茫然不知所措的道:“佛来为什么不著?”
玄素禅师一听,知道此人根本就不能领悟自己的禅机,于是毫不客气的道:“此间无公止泊处。”
玄素禅师的这种问答,完全和慧能大师的南宗禅法没有任何的区别,非常适合禅宗人士的胃口。
禅 宗讲究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玄素禅师的“佛来亦不著”和“无公止泊处”之语,不止是深得禅家精髓,更显示了禅师们特立独行的超越精神。
南宋的禅宗大师松源崇岳后来评唱这个公案道:
十月清霜重,临风彻骨寒。
苦无栖泊处,摆手出长安。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十一月十一日夜,玄素禅师在鹤林寺自己的方丈室里端坐着圆寂了,享年八十五岁。
玄素禅师圆寂的消息传出后,前来鹤林寺悼念玄素禅师的信众络绎不绝,致使幢幡旗帜遮天蔽日,道路雍塞不通。很多人根本就挤不进鹤林寺去,只能望寺而哭,或者只能来到长江边祭奠玄素禅师。
二十一日,四方的信众在黄鹤山西原建造了墓塔,然后把玄素禅师安葬在了这里。
唐太和年间,唐文宗追谥玄素禅师为“大津禅师”。
玄素禅师身前在吴越一带风光无限,除了自己禅法高深外,更有一大帮朝廷要员在身边为其摇旗呐喊。我们只要看看受过玄素禅师菩萨戒的官员弟子名单,就知晓一切了。玄素禅师的官员弟子有:吏部侍郎齐汗、刑部尚书张均、江东采访使润州刺史刘日正、广州都督梁升卿、采访使润州刺史徐峤、采访使常州刺史刘同升、润州刺史韦昭理、给事中韩延赏、御史中丞李丹、泾阳县令万齐融、礼部员外郎崔令钦等等,致使玄素禅师受到了从朝廷到民间的一致欢迎。并且玄素禅师的弟子径山法钦同样继承了师父这一光荣的传统,前后竟然有四个宰相身份的人是他的俗家弟子,这就使得牛头宗在玄素、法钦手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足以和神秀北宗以及慧能南宗相提比论的禅宗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