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小愉 本文已在头条首发
去年暑假开始我焦虑了。焦虑的原因来自于我的孩子,原本在小学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升入初中的第一次考试就考得一塌糊涂,让我开始为孩子的将来担忧。
我想当然的认为是孩子不努力,上课不认真听讲。我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每天看见孩子,说不了两句话,我就会发脾气,从我的眼里看见的都是孩子的缺点。因为一直以来我比较强势,孩子还不敢和我吵,但是也会表现出愤怒,这种场景真的是太多了。
我开始不断地找孩子身上的问题,想方设法地想改变他。我加大了孩子晚上的学习量,陪着孩子复习,鸡飞狗跳的剧情几乎每晚都会上演。然而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在我的强压政策下有所好转,便是每天晚上复习的内容,第二天到学校测验也没有很好的效果。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还是没有用心,尽管孩子和我在这种状态下都非常疲惫,而我陷入这个怪圈无法自拔。
直到某天半夜我突然惊醒,脑中有一种强烈的意识,这是我出问题了,赶紧找相关的课程开始学习。经过半年多的学习、调整,现在我们的亲子关系已经比较融洽了,孩子的成绩也回到了原来的水平,并且状态越来越好。
想来很多家长都有感觉,升入初中后,原来听话的孩子不听话了,不爱学习,迷恋游戏,爱打扮,撒谎,各种坏毛病好像一下子就都出来了。尤其是初二以后,这种情况更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家长也不用太过焦虑,相反应该高兴才是,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孩子正在成长,孩子的青春期到了。
青春期是指青少年12-18岁的这一时间段,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灵的发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自主意识增强,会变得敏感,易怒,脾气暴躁。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呢?
1、自主意识增强,急于用自己的方法向所有人表达自己长大了的思想
孩子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上出现的变化,心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你或许发现之前你说啥是啥,对你言听计从的孩子开始和你顶嘴了。其实这不是孩子不听话了,而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想和你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过这个时候的孩子虽然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很强,但是心智还不成熟,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较强。
2、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注重自身形象,敏感易冲动
进入中学,学校对学生的仪容仪表有很严格的要求。不管男生、女生头发必须按照学校要求剪短,统一穿校服,学校不定期检查。然而几乎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爱美的女生就是不愿意剪头发,每次剪发都会让老师催好几遍,甚至停课去剪发。
这也是随着孩子身体发育,进入这个阶段后,从自身心理上认为大家都会关注自己,所以对自己的外在形象格外关注。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神经很敏感,会因为一些自己想当然的事情做出冲动的表现。前段时间孩子课外班同学G上课时和老师吵架了,在班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关键问题是G和老师闹的原因,老师是后来才知道的,闹得过程中老师就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
原来那天老师在班里强调了一下学习习惯的事,关于学习习惯老师时不时的会强调一下,那天也并没有针对谁的意思,但是G敏感的认为老师在说他。原因是很久以前老师因为他的学习习惯批评过他。知道原因后老师和他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打开了孩子的心结。
3、不爱学习,沉迷游戏
刚刚升入初中时,孩子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同学的情况都不了解,所以家长可能从初一的孩子身上还看不到过多的叛逆的表现。
但是到初二以后,会发现孩子的叛逆行为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初二退去了初一刚刚入学时候的青涩,对学校、老师也都相对熟悉。尤其到初二下学期,数学的难度会有一个陡增,又新增了物理,这个时候成绩会出现两级分化,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学习上出现困难的孩子逐渐掉队,出现厌学情绪,沉迷游戏,甚至早恋的现象都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青春期的孩子稍不留神可能就会变成一个问题孩子,那么,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
1、和孩子建立沟通,遇事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
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有的时候孩子认为父母不关心他,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会故意制造一些矛盾,增强父母和他之间的链接。
也许孩子的做法让父母很生气,但是父母切记不能一味的用训斥、甚至打骂来解决问题,这样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前段时间网上刷屏的上海17岁少年毅然跳桥的事件。因为少年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而被老师叫家长。妈妈在没有听取少年任何解释的情况下,对孩子大加训斥,致使少年毅然跳桥身亡,留给妈妈的是无尽的内疚和悲痛。
孩子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很正常,家长如果听一下孩子的解释,或者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再说前面和老师吵架的孩子,孩子的爸爸来到学校后,先是给老师道歉,各种说好话。而对于自己的孩子只是狠狠地说回去再说。当时的孩子哭了,并且哭的很伤心。从老师和爸爸的谈话中得知,爸爸对孩子的管教很严,孩子的身上都留有被揍的痕迹。
杰弗里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说:被父母打压的孩子,经常会有被拒绝和不被爱的感觉,会感觉特别无助。
深以为然!
想想过去那个强势的我对儿子的打压,儿子心里肯定也是无比难过、无助的,还好我及时的学习,并改变了我自己。
2、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让孩子信任你
以前,在送孩子上学的10分钟时间内,我基本每天都会说,你要怎样怎样,不要怎样怎样……刚开始孩子还会回复我一个“嗯”,后来“嗯”都没有了。俗话说:一个耳朵近,一个耳朵出,大抵就是这种情形吧!
当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现在送孩子上学的10分钟,我会给儿子放他喜欢的音乐,或者说个小笑话,让孩子心情愉悦的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
放学回家的10分钟,我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孩子会把学校的有趣的事,或者是和老师的互动以及老师对他的评价等等一股脑的说给我听,我觉得孩子跟我说的某件事情,是在期待我的答案时,我会给予回复。
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斯科特·派克说,如果我们倾听我们的孩子的专注程度和认真态度,就像听一个伟大的演讲家演讲一样,我们就等于赠予了孩子一件珍贵的礼物。倾听孩子的心声,重视孩子的意见,会让你在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的过程中如鱼得水、顺畅自如。
倾听是有效交流和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链接,取得孩子的信任,理解孩子。
3、陪伴孩子,不要让负能量影响陪伴的效果
陪伴孩子,尤其是陪伴孩子学习需要讲究方法。孩子在学习,你在旁边玩手机,这种陪伴除了不能促进孩子学习,还给孩子带来负能量。正确的陪伴方法是孩子学习,你或者看书,或者学习。让孩子感受到你也在不断的学习知识。而不是你一边玩手机,一边催促孩子快点。
我儿子开始上小学,我特意买了一张大大的书桌,小学时足以放下我们三个人一块学习。一直到现在,搬家所有的家具只搬了这张大大的书桌。现在随着儿子的课程越来越多,书桌上仅能放下我和儿子了。每天晚上吃完饭,依旧是我和儿子一起,他在左边,我在右边。他写作业、复习,我要么看书、要么写东西。
孩子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不是遇到一个解决一个,在孩子写完一项作业后,我检查,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错误的或者他在做的时候就不会的,集中讲解。这样两个人的时间都不耽误。
某天,家长群一个妈妈说,学校附近有个作业班不错,有没有结伴去作业班写作业的。并且说为了家里的和谐氛围,还是把孩子送到作业班合适。家长群有好几个附和的。甚至有的家长还说,花点钱到作业班把作业写完再回家,家里就不会再有鸡飞狗跳,只会母慈子孝了。
这些家长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思想是对孩子的不负责。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也是家长和孩子增进感情的时刻,不要让负能量充斥在过程中。更不能把陪伴孩子当做一种负担,有机会赶紧抛出去。
4、在对待手机这件事情上堵不如疏
孩子沉迷手机、厌学是件很让家长头疼的事情。要想让孩子不被手机病毒感染,关键是制造孩子对手机的抗体,如何才能使孩子自愿放弃手机?
首先不能以玩手机为奖励条件,考到多少分你可以玩手机。心里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即使是原本爱学习得孩子,一旦有了奖品,就会变成为了奖品而学习。
第二,在说服孩子时,家长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表明手机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引导孩子意识到手机对于学习的非必要性。
第三,制定规则。凡事有了规则更容易执行,让孩子自己制定玩手机的时间,一方面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一方面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契约精神。
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家长没必要过于焦虑,通过倾听、沟通,和孩子建立良好链接,陪伴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