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作为颅神经疾病的一种,占有很大的比例,发病率也比较高。主要是由于血管的动脉硬化、神经病变,神经发生短路,造成了单侧眼睑、面部的表情肌阵发性不自主的跳动。中老年患者比较常见。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临床上,一旦出现眼睑跳动,一侧面部不自主的跳动,这个时候没有办法预防和控制,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对于面肌痉挛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公认的唯一可以治愈的办法就是手术,治愈率达到九成以上。
临床上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技术成熟,风险较小,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根治方法。手术中,耳后钻一个小眼进颅但并不损伤脑组织,在脑组织间隙找到“问题”血管,把血管和神经隔开。由于显微血管减压术通过将血管牵开、并且分离固定,可使面肌痉挛得到治愈,具有微创、治疗彻底的效果。
责任血管判定是MVD手术成败的关键
责任血管分为主要责任血管和次要责任血管。主要责任血管指在压迫脑神经REZ中起主要作用的血管,有时会形成明显压痕;次要责任血管指在压迫中起间接、次要作用的血管,其不直接与REZ接触,但可通过挤压主要责任血管间接压迫REZ,或限制主要责任血管移动范围而导致压迫。
在面肌痉挛MVD最常见是粗大、迂曲、硬化的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主干作为次要责任血管,将其抬起后,发现其下方的主要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REZ。事实上,椎动脉作为惟一责任血管构成压迫者罕见,其下方或深面往往隐藏着真正的主要责任血管。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注意几点
首先,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早期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一般也就是术后一到三天内。这是由于手术中,释放脑脊液过多造成颅内压过低,或是,术中对面神经、听神经的刺激引起的,这种情况多随着随诊时间推移,恶心、呕吐逐渐消失,甚至减轻。
手术后注意要去枕平卧,补充体液,可以帮助恢复。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高热,这是由于手术中放置的地垫棉布垫棉,部分病人会出现排斥反应,注意监测体温,只要体温不超过38.5度,都可以自行恢复正常的。若连续监测体温度过高,做腰穿即可恢复。
还有一部分病人手术后若有面部抽搐,不要太着急,因为部分病人术后面肌痉挛要持续一段时间,然后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以上让这些症状都属于术后正常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面神经减压的微创手术是功能神经外科治疗效果最好、能彻底治愈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已数十年,已成为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首选外科治疗手段,虽有一定风险,但很少出现严重并发症。随着术中异常肌反应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使用,悬吊法和架桥法对MVD的补充和改良,以及神经内镜的应用,MVD疗效将会明显提高,并发症会更少。
有面瘫问题,请关注我“李健东医生”,也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