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32期】07/21实践原创——《克里克塔》

33009李薇

再次走进幼儿园,这一次讲的是《克里克塔》。

这本图画书给小班孩子讲“课堂式”的呈现,我认为是有一点点的难度,难点在于:如何能让孩子们在基础的观察下,理解人物关系中的亲情。

教学目标:

重点:①根据所看到的画面,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通过观察共读大蛇克里克塔的故事,理解蛇也有温柔友善的一面;

③知道“爬行动物”的概念,了解蛇的部分特性。(孩子们对于自然的探索心,在4-5岁会特别强烈)

难点:感受故事中的亲情以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以及小蛇帮助他人的勇气。

教学策略:

预测、反思、质疑、推测

教学过程:

通过封面,先让孩子观察:看到了什么?克里克塔又是谁?(预测)

今天的孩子们重点观察到了老奶奶的身份、着装、表情、配饰,猜测“克里克塔”是这位老奶奶。不过还没有发现克里克塔的影子,所以当场我决定做一些调整,在讲完所有故事后,重新来观察封面,这个时候孩子们就发现了克里克塔的身影,也由此感受到了这本书所传递出来的蛇与波特太太的亲情。

在讲述的过程中,重点提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波特太太的儿子为什么要送小蛇给她?让孩子感受老人独居的孤独,需要陪伴;(穿插什么是爬行动物?蛇为什么比较危险,什么情况下不危险?)

②波特太太对克里克塔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小蛇又为波特太太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小蛇是如何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其中穿插关于蛇在冬天要冬眠等科普知识)

③互动游戏:让孩子们一起感受小蛇灵活使用身体学习知识的乐趣。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充分利用身体来摆数字,从一个人摆到二个人组合,为课程增加了乐趣,也让孩子们增加了体验。

④在波特太太遇到了危险时,克里克塔又是怎么做的?

⑤它最后得到了小镇的荣誉奖章,希望宝贝们也可以像克里克塔一样,勇敢、善良、友爱。

教学反思:

①小班的孩子们的观察力水平不均,可以在之后提前在最后加上“封面和扉页”,让孩子们重新观察封面和扉页,并回顾整个故事。

②需要把设计的关键点告诉助教老师或者幼儿园老师,将重点环节记录下来。比如:孩子们摆数字的环节。这次就比较可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