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有4700多年的历史,至今依然传承着民以茶代礼的风俗。在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茶文化,表现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方面。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武王伐纣时,茶叶已作为贡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由于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茶文化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入了儒家、道家及释家的思想,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已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茶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具备的美好品性。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
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 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愿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茶文化以茶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对人生的挑战;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 ,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连续四届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对内对外的知名度,兴建茶文化景点,建成茶文化大观园。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 ,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把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建立友谊。朋友相聚在仿古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古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与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融合,已经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度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日本本土但有受中国的影响。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纵观中国茶文化,毕竟它为中国乃至世界交流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未来它将继续绽放出更加艳丽的花朵吧。
作者简介:笔名山不厌新、山不厌高,高山文苑,陕西榆林人,80后文学爱好者。从小酷爱文学创作,作品以散文、诗歌、民俗杂文居多,发表在多家报纸、杂志及文学网站,受到各界朋友的青睐,现为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林市民间文化学者联合会会员、榆林市长城学会会员,榆林市长城学会昭君文化研究会会员,榆阳区诗词学会会员,榆阳区作协会员,榆阳区作协理事,中华诗艺社宁夏分社社长,都市头条文学照亮人生编辑部编辑,红柳文学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