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3: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创作背景: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应该是这期间所作。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淙淙流水声中夹杂着犬吠声,美艳的桃花瓣上点缀着浓浓的露水。
深邃的树林有鹿时隐时现,中午游走到溪水边竟然没听到寺庙的钟声。
野生的竹林划的青蔼一道道创口,飞泉悬挂在高高的碧峰。
无人知道寺庙僧侣去向何处,只得依靠古松派遣愁绪。

犬吠、水声、桃花、雨露、树木、麋鹿、溪水、钟声、野竹、青蔼、飞泉、碧峰、古松,好一副五彩斑斓山水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