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等到学会了,才能去做,比如当父母。
前段时间17岁少年跳桥自杀,引发了不少网友痛斥母亲的不是。
最近一部电影《何以为家》,讲述身为父母的不负责任,只会造人,不懂育人,不配当父母。
父母的形象,引来许多的责疑。
父母是一份职业,还是一种身份?
职业可以培训,有些身份是与世带来的:比如男人和女人。
一
朋友红姐妹众多,她父母目不识丁,除了被要求签自己的名字,从来没拿过笔。
家里穷,只靠田里收入,仅能勉强糊口。
红是她姐姐带大的,红的弟弟是红抱大的。
衣服也是捡姐姐穿小的,有的已经破烂了,母亲随便用一块布补起来,继续穿。
后来长大了,到外面打工,生活才好了起来。
姐妹相聚,忆苦是她们不变的话题。甚至互相调侃当时的可笑之处。
她们从来不埋怨父母的不管不顾,更没有后悔被生下来受苦。
儿女并不怕吃苦,而是怕父母偏心,对孩子的轻视。
一家人一起吃咸菜拌饭,是幸福;
一家有人吃蛋炒饭,有人吃咸菜拌饭,是凄惨。
父母的私心,会给孩子造成了伤害。
伤害不是把父母批得一无是处。
能够战胜伤害,才是做人的能力。
二,
我很高兴自己能够被父母亲带到这个世界。
虽然生活不尽人意,有过痛苦和失望,
甚至有过厌世的想法,
但是从来不怨恨父母。
吃过苦 ,
也吃过世上的美味。
亨受过生活的美好。
人不能这样自私:
生活过得如意,父母亲就算称职,
生活得不好,就是父母亲的原因。
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不懂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等等问题,都追源塑本。
不承认自己的问题,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的错。
确实,父母最大的错,就是生下了你们。
三,
能为人父母,是老天爷的青睐。
幸好无须考试。
我不是合格的母亲,没有经验,都是现做现学。
孩子小时候体质差,经常感冒。
每一次感冒发烧,
都让我胆战心惊。
特别在婴儿期,不舒服只知道哭,不会讲。
看着烧得通红的小脸,不吃不喝,
心如刀割,却束手无策。
恨不能代替他生病。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麻烦,
也曾经武断对待,
不通情理的批评,
甚至怒发冲冠对他发脾气。
不过,孩子并没有疏远我,
反而,时时事事想到我。
孩子,你的理解,我才不会感到悲凉。
感谢你愿意当我的孩子,你叫"爸爸妈妈"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
四,
广东肇庆一妈妈当街暴打小孩,残忍用竹竿抽她,用脚揣她。
一位母亲因为离婚心情不好,拿几岁的孩子出气,把孩子打得鼻青脸肿。
这样的母亲,要么是有心里疾病,
要么就是畜生。
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人。
她们做人都不配,
一个合格的人必须具备:善良、宽容、自立。
先学会做人,才能为人父母。
五,
父母的教育,不用谆谆教诲,
只需言传身教。
一个好的环境,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的一世英名。
"子不教,父之过",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问题。
这是环境的原因。
教育的目的单一:读书考上好大学,会赚钱,成功。
如何为人,怎样快乐,
从不在教育的范围之内。
前几年老家小城有一女孩考上了香港大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侯,
整个县城一片哗然,
家长对不上进的孩子说的最多的就是:看xx多争气,多给父母争面子。你为什么不学学她?
到大学没多久,女孩被学校劝退。
因为她没有自理能力,在香港无法生活。
她是父母的唯一孩子,加上学习好,
不让她做任何家务,
甚至饭都帮她盛好,
只差喂给她吃。
香港是快节奏的城市,
一般人都难适应,
何况这个被宝贝了二十年的女孩,
更是困难重重,
所以被劝退。
可是,这全都是父母的问题吗?
生活自理,是人最基本的能力,
她抛弃了这个能力,去换父母侍侯的舒服。
二十岁,脑袋聪明,
应该知道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或许第一次父母会责怪,
但是她如果坚持要做,
并说服他们,
父母亲肯定妥协。
劳动比较辛苦,
既然可以逃避,何乐而不为呢。
责怪父母的同时,问问自己真实的内心。
六,
按世俗的眼光,
合格的父母必须高学识、高素质,
许多读书不多、家庭贫穷的人就被拒之门外,
结果是世界上许多人都不该为人父母,
没有父母,哪来的子女,
我们也不该存在于这个世界。
这到底是人类的进步,还是人类的悲哀?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穷人家的孩子无法接受所谓的教育,
他们看到父母的不易,
自然的想到该为父母分忧。
"娘不嫌子丑,儿不嫌家贫"
或许我的父母亲不是合格的父母,
但我从未责怪过他们。
只有感恩他们给了我生命。
身为母亲,
我也不合格,
幸好,孩子未曾嫌弃。
这是我们最好的缘份,
也是我们做人的底线:
不相互抱怨,
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
因为我是孩子的母亲。
我相信缘份之说,
《亲爱的安德烈》中安德烈写给龙应台的一封信说道:谢谢你,谢谢你给了我这个"份"一一不是出书,而是和你有了连结的“份”。
我们与父母的缘份,
我们与子女的缘份,
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
如果没有这份情感,
世界将是一片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