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读论语——子罕第九(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麻冕: 亦作“麻絻”。麻布帽。古时的一种礼服,戴这种帽子,是一种礼。

今也纯,俭: 现在改用丝质帽,能更节省一点。(按照正常思维,丝质帽听起来比麻布帽更贵一些,但实际上在制作工艺上,用麻布编制帽子更为复杂,所以在当时麻冕比纯冕更贵,更奢侈。)

【纯: 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chún,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表示蚕丝,后又引申为大,也指纯正,纯粹。这里指丝质布料。】

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过去虽然戴麻冕是一种礼,但在当下为了节俭,我也跟大家一样,就戴纯冕吧。


泰,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读作tài,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为滑的;还可指安定平和、奢侈、大之极、通达、宽裕等义。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这句是说,以前人们在拜见君主前,从君主宫殿的门外(即堂下)就开始拜了,一直拜到堂上,直到见到君主,这是一整套复杂的拜见流程,是一种礼。而现在的人们把堂下(即门外)拜的流程省略了,直接来到堂上拜,这是为了图方便,图舒服。


虽违众,吾从下。虽然跟大家直接在堂上拜不一样,但是我还是坚持遵循旧的礼仪,坚持从堂下一直拜到堂上。


孔子的第一句话是说自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并非厚古薄今,认为是古代的礼节就一定要遵从。比如戴帽子这件事,从麻变为纯,既节俭,又不会对礼仪造成太大影响,所以孔子说:“吾从众”。但是在跪拜这件事上,不能为了追求舒适而省掉“堂下拜”,因为这和礼节代表着对堂上之人的尊重。所以在这件事上孔子要坚持自己的内心,坚持堂下拜。


对旧礼的坚持与守旧,在越老的人身上体现的越明显。这一点是我的曾祖母(也就是我爷爷的妈妈)教我的。我的曾祖母出生于1914年农历2月29,在2004年90大寿那年冬天去世。小时候受曾祖母的言传身教,对旧时的礼仪学到了很多,例如吃饭时,长辈坐在尊位,小辈坐在最低位,等长辈先动筷子后,小辈才能动筷子,长辈吃完一碗饭后,要问长辈还添不添饭,小辈要主动为长辈添饭。每当过年时,小辈要给长辈拜年,拜年就是要跪在地上为长辈磕头。家里来客人了,小辈要主动上前问客人好,为客人敬茶。现如今,有些传统的习俗基本上都不遵守了,比如拜年时把磕头改成了鞠躬。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物质越来越丰富,习惯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从而使礼仪也变得越来越简化。这是物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