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拖延的感觉就是一脚踩着油门,一脚踩着刹车,多挣扎,多准确。而我一直深受其扰。
现在,我决定改变一下。
是什么可以让人瞬间鸡血满满
在数据科学课中期总结会开始之前,我认真思考——「是什么可以让人瞬间鸡血满满」总结思考以及活动反馈,我现在的答案是自主感,价值感、使命感、紧迫感,恐惧感,落后感……
事实证明,当这一类的感觉多到一定程度,而且混杂在一起,不行动简直就活不下去!
举自己的例子来说明吧——
今天早上 4:30 起床,还在想要不要发一条朋友圈,告诉大家——宝宝现在就起床了,好了不起! 打开微信看到一鸣老师在群里提醒,2016还剩不到100天了;点开公众号,看到笑来老师要在这个国庆假期众筹开个公司…… 回笼觉的想法瞬间消失,脑子比泼了一桶冷水还清醒。
这样的感觉一旦开启就会越积越多,身边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浚宇在写作课和数据科学课死磕到底的疯狂学习模式以及最后的成效,比雪莹姐更早了解双拼,但是她已经能够尝试使用了;之前闪闪提醒我们要学python,现在已经可以和我们分享编程思维了;上次海良哥听阳老讲课的活动也有参与组织,不到一个月,知识管理课程的就初具模型了;阳老拉着产品经理,吃饭都还在讨论产品形态;还有写作班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大家疯狂看书,疯狂学习,疯狂输出……
这是落后感。
其他的感觉同理,简单说一说。你意识到当下做的事情是自己选择而不是外界强加的,会更愿意行动,这是自主感;当你开始感受到这件事情能够对他人、世界产生影响,而且这件事情少你不行,会更愿意行动,这是价值感和使命感;当你面对 DDL(最后期限),不用多说也会立刻把拖延症抛到脑后,这是紧迫感;当你做的是事情稍有差池,便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在几万人面前丢脸,或者让组织遭受重大损失,你会更愿意提前准备,这是恐惧感。
如果想要让自己开始行动,不要先通过理性思考去分析(理性分析更重要,但顺序要排后),而要想办法调动起情绪和感受。
通过追问让自己无法逃避
大脑是聪明的,知道这些情绪被激起之后,很难不行动。所以为了偷懒,下意识便会选择逃避,只有在面对外界刺激时才会有反应。
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将自己扔到一个飞速发展的群体里,让同侪压力刺激你进步。比如之前所举的落后感的例子。安替老师说,「自己掐不死自己」正是这个道理。考虑到改变环境需要花费时间而且受外部条件控制比较多,而且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后面的技巧实现,并非本质。
最根本解决的方法其实是,一直追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问下去,直到开始行动。
这一小技巧来自于,在工作当中,经常需要接受闪闪的连环式追问。尤其是,犯了小错误之后。这个时候拖延就更严重了,不愿意面对让人很容易就选择逃避。比如有一次发出的邮件中一个链接有问题,增加工作量不说,而且还影响专业性形象。于是,连环追问就来啦:
- 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 为什么当时没有去检查呢?
- 为什么没有检查意识呢?
- 为什么没有相应的检查清单呢?
- 为什么检查清单不用执行意图的形式融入肌肉记忆呢?
- 为什么现在不开始做这件事情呢?
- 为什么不把其他类似的事情整理批量化解决呢?
- 为什么不把这个写进工作手册呢?
……
当时只有一个感觉:不行动,第二天就没法去上班儿了…… 这是追问的一个小例子,调动的感受是恐惧以及紧迫。不同的情境适合不同的问题,提问的方式也很有技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调整。
当然,度的把握也很重要,比如恐惧感让人行动,但过度恐惧就直接导致行为瘫痪了。想让自己行动简单一点,通过回忆、交流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过程中感受每一个举措之后细微的差异,把握程度,点到为止,最后你会发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你往前走。比如此刻,当我觉得情绪积累得差不多了,赶紧开始干活。
所以,现在又新增了一条执行意图——
if 我开始拖延 then 开始追问,为什么我现在开始陷入拖延症了呢?…… 问下去,直到开始改变。
后记
如果你发现我一直一直追问你,请一定要理解我。
这是我认为共同成长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