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整理完毕,心绪却未宁静。整部小说是一个故事连着一个故事,情感也是越来越激烈。
看到桂仲明认为自己杀了亲生父亲的情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牧野流星》里孟华与生父孟元超对决,他也知道对方为人,意有不忍,可多方牵绊,到后来比斗是孟华小胜——桂仲明也是武功胜过父亲。
当孟华知道对方是生父之后,而且还是自己敬重,且疼爱自己的师父段仇世告知,接着又来一个恋人金碧漪也是这么一句话,那是由不得他不信。
这时心力交瘁,神智昏沉,竟然心口对着孟元超的刀尖倒下去。那一刻的艺术震撼力让人难忘。
而竹君知道坏人竟然是生父,其实就是在写桂仲明失忆的情形,那种震撼力并没有像孟华那样,由亲人爱人的重复来加强,在艺术手法中,重复就是强调。
可是通过让冒浣莲看到血淋淋的场景,目睹手撕活人,同归于尽的情形,侧面加强了这幕故事的艺术感染力。
这样一来傅青主,冒浣莲肯定被感染,愿意为这家人尽一份力,多少给这个悲壮的故事一点人性的平衡。
这或许就是武侠美丽的地方,而且还隐隐指出人性该怎么去用,不是为了炫耀自身而显示,那是一剂浮世的清凉散,是隆冬的一碗热汤。
而且竹君极力排斥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这种转变也是让年轻人没法接受的。
而这样的转变背后其实是佛学思想——冤亲债主皆不是外人,不必那么有分别心,处世留一线。
这对年轻人来讲也是非常有益的,一开始进入社会,凭的是情绪多于感知,会有走极端的倾向。
可看了这样的武侠小说,会在脾气宣泄之余,留一份静意,回过神来,多少有一点慈悲去看待世情,这样在情绪趋使,进入极端化时,还会知晓,起码还会有另一种可能性,这样多少留有空间,存有弹性。
桂天澜是老成持重,一直在默默地做好事,可他一直是被忽略的。从桂仲明的母亲选婿,他外祖父问喜欢哪一个,她知道桂天澜很好,可就是在忽略。
可桂天澜到临时的那一刻,心里惦记着的还是桂仲明,这个养了多时却不是自己的儿子。
他是辛苦一生,也是被忽略的一生,这时候傅青主的脾气就显得格外珍贵,他看似跟养女杠,可也是一份深沉的父爱。而冒浣莲呢,后来都没想过生一个儿子算是傅青主的后代,到底养父比亲父付出得还多。
傅青主的脾气也是人性化的体现,他也有自己任性的一面,他的脾气就显得特别可爱,还是在为桂天澜这种默默付出的好人,鸣了一声不平。
傅青主的任性比桃花岛三道试题更为精彩,黄药师的任性更多还是个人的,傅青主却是为桂天澜表达了没有表达出来的心声,他为的是别人。
也就难怪后来黄药师也没什么人理会,他自己也不愿走入人群,而桂天澜虽然死得悲惨,可石天成知道真相后,提出让儿子姓桂,将来他的儿子也要姓桂,让桂天澜有后。妻子无法相让,儿子还可以身兼两姓。
而且桂天澜并没有抢占他的妻子、反而是照顾他们一家多年,这固然是人性的光辉,还是产权观念的表现,是一种先进的思维。
有学者说中国人没有产权概念的,所以在经济上会呈现非发达状态,可桂天澜这个人物是非常先进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权观念,不是自己的,那么走近了也只是替人家保管而已。
桂天澜的故事除了江湖恩怨之外,还有家国情仇,因为他有鲜明的产权观念,主将认为他可靠,就把大笔财宝交给他保管,而他也不负重望,把任务进行到底。
从故事里看出,梁羽生先生是有清醒的财务观念的,可惜富爸爸这些人没有看过武侠小说,要不然也会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