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师很有料:行业研究课程学习后记

今天很幸运,赶上了单其武老师组织的“行业研究体验课”,单老师通过对一个实际的行业研究报告案例的深入剖析,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行业研究报告的是思路、方法和学习路径,干货满满,烧脑十足!我整理了一下自己晚上获得的几个方面的收获,分享给大家,感兴趣可以了解报名单老师的思维力学习训练营,有趣有料有用,不能错过。

小伙伴们合影

文章较长,主要分为几个部分:
一、烧脑开场:思维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
二、研报解读:不同段位的行业研究报告
三、行研方法:从思维、方法到成长路径
四、产品设计:行研产品该如何落地
五、其他收获:总有惊喜等着你
六、下一步行动:不行动等于白学

一、烧脑开场:思维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

单老师在一开始给大家简单介绍了思维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以及行业研究在其中的位置。

1. 思维力内容体系

  • (1)基础思维训练
  • 原理:名象数理
  • 工具:关键词法
  • 思维元素:思维的最小构件
  • (2)认知体系构建
  • 认知学习
  • 解决问题
  • 沟通表达
  • (3)实践应用
  • 工作和学习中应用

我理解单老师讲述的思维力课程体系是一个以认知能力提升为核心和驱动力的个人能力提升解决方案。

2. 行业研究的重要性

  • 行业研究是思维力相对典型的一个应用范畴,也是思维能力体现的一种重要方面。
  • 目前行业研究都是靠研究员自己体悟,需要一种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出彩。

二、研报解读:不同段位的行业研究报告

1. 第一层次:没有逻辑的解读

  • 要么全信要么全不信,不知道如何独立作出判断
  • 对报告的结论将信将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 迷失在报告作者铺陈的数据中,抓不住重点

2. 第二层次:拆解逻辑结构

  • 使用逻辑结构图来解读行业报告,找到作者论证的逻辑
  • 通过这样的拆分可以知道作业是如何开展观点的论证过程,可以看出作者的逻辑是否清晰
结构化解读

3. 第三层次:透过模型来看研报

  • 每一个结论和背后的假设都是有模型在支撑的,找到作者的模型
  • 梳理作者每一个观点后面的事实和模型是什么,从而可以独立进行思考和判断
使用模型来解读

4. 第四层次:带着自己的模型去研究

  • 每一个研报背后呈现的都是研究者的投资模型
  • 带着自己的投资模型去碰撞和理解不同分析师的投资模型,可以不断优化、完善和补足自己的投资模型
  • 在这个层次,类似于具备了吸星大法的能力,可以快速学习和吸收别人的精华
带着问题读研报

三、行研方法:从思维、方法到成长路径

1. 行研的思维

  • 模型是核心:行研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关于某一个行业的核心投资模型,这背后是投资的本质;
  • 洞见是关键:没有洞见的行研只不过是糊弄自己和领导的交差罢了,没有实际用处;

2. 行研的方法

  • 抓住核心的用户需求
  • 需要什么样的投资模型匹配对方
  • 目标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 掌握研究方法
  • 认知方法
  • 学习方法
  • 解决问题
  • 沟通表达
  • 获得尽可能多的真知
  • 各类相关的模型(增长模型,竞争模型,衰落模型等)
  • 积累研究资源
  • 情报系统,你所处平台和人脉
  • 资源跟着能力走,你牛逼了资源就来了

3. 行研的学习路径

思、知、行合一。

  • 思:认知能力是基础
  • 掌握思维抽象化和结构化的基础能力
  • 掌握基本思维元素及其背后的模型
  • 知:深入理解行业相关概念才可能有洞察
  • 行业研究相关的概念(行业成长、竞争优势、规模效应等)
  • 行业本身相关的概念(智能化、高清晰等)
  • 行:正确方法的刻意联系
  • 针对性的刻意训练,观察、思考、实践
  • 不断输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积累价值

四、产品设计:行研产品该如何落地

1. 教育培训产品角度

  • 目标客户:
  • 研究员/分析员
  • 创业者
  • 投资人
  • 产品形态:
  • 2C:行研方法和实战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
  • 2B:企业内训课程、行研报告采购费、行研人才输出
  • 2X:课程核心内容及案例集结成书
  • 产品操盘:
  • 先做C端,通过不断打磨,打通从思维力构建到行业报告PPT撰写的一系列内容培训课程,确保参加培训的学员可以真正掌握行业研究的能力并拿出切实的成果;
  • 渗透B端:把已经验证有效的行业方案做为背书,切入B端市场,输出人才、内训课及成型的报告。

2. 自主学习产品角度

  • 寻求有同样强烈学习行研欲望的同伴
  • 3-5个同伴结成小组进行同侪互助学习
  • 制定小组学习目标,定期线上线下交流
  • 定期Review精进目标,不断调整
  • 阶段性成果展示,把创造的价值呈现出来

五、其他收获:总有惊喜等着你

1. 如何组织好一次线下的分享课

课前
  • 提前发出文案,把二维码放到文案中,意向人群直接扫码入群
  • 让确定可以到场的人在预备群里面进行接龙,公开做出承诺
  • 开始的前两天在群里面提醒大家要注意提前到场,不到场有惩罚
课中
  • 提前准备好PPT和可以供讲师书写和演示的白板
  • 现场掌握整体的进度和节奏,避免拖拉或过于提前结束
  • 辅助把相关的材料发到群里面,灵活运用石墨等互联网工具
  • 留出提问的环节,现场解答大家可能遇到的问题
课后
  • 课后组织大家一起照集体照,如果人多就使用全景相机
  • 课后让大家写作FFCC的课程小结,强化学习效果
  • 把照片发到群里面大家方便发朋友圈做宣传

2. 如何深入掌握一个概念?

当我们看到"规模效应"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能想到什么?

  • 概念的来源:怎么才能够获取规模效应呢?有哪些方法和手段?
  • 概念的价值:规模效应这个概念有啥用?可以用来干什么?
  • 概念的特征: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指标来做出判断,是否有规模效应?
  • 向上归类看本质:规模效应是竞争优势的一种来源
  • 向下归类看场景:有多少种不同的规模效应?分别可能出现在哪里?

六、下一步行动:不行动等于白学了

  1. 找机会学习思维力的课程体系,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
  2. 找几个愿意一起做行业研究的小伙伴,进行刻意练习;
  3. 写报告的时候不断反思每一个观点中的事实和背后的模型;
  4. 研究一下互联网行业,掌握行业的基本概念和升级概念;
  5. 训练自己通过模型覆盖来说服别人的的能力,反思和更新脑中已经有的模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