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不外乎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这种观念经历了二千多年的沉淀后,势利便彻底渗入到国人的骨髓里去了。
人之初,本无所谓势利的。后来耳濡目染多了,经过潜移默化甚至是言传身教,许多人便自觉不自觉的加入到“势利人”的行列中了。现在的孩童,对于谁家的父母官大,谁家的钱多如数家珍,羡慕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既好笑又痛心。这究竟是谁之过错?恐怕社会、家庭都难辞其咎。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则小典故:说一个骑毛驴的看见前方有一乘轿的,心中便感到有些悲哀,再回头一看,后面还有一个推独轮车的,于是他又释然了。从修身养性这个角度来说,它告诫人们要知足常乐,调整心态面对生活,立意是好的。但剔除它表面上的皮毛再进行深挖,你就会由衷的感叹势利的根蒂之深了!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历代所推崇,好琴易寻,知音难觅,一旦人鬼殊途,纵然弹的是仙乐飘飘,谁又能听的出高山巍巍,流水淙淙……但诸位切莫忘了,伯牙是堂堂晋国上大夫,而子期却仅仅是隐居于山野的一介草民,两人地位悬殊却情投意合,这才是历朝历代势利之徒为之困惑并参与探讨的“卖点”,恐怕也是其得以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吧。倘若两人均为平头百姓的话,估计这故事很难在史书中留下只言片语。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势利一词的解释为:形容看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表现。当一位高官显要和一位工作人员同时想和你握手的时候、当一位红的发紫的明星和一位普通演员同时给你飞吻的时候、当一位西装革履的财团老总和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同时需要你救助的时候……孰重孰轻?孰缓孰急?请记下自己心中真实的感受吧,当别人指责或谩骂我们势利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反唇相讥:你还不是一样!谁让势利先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