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之唐寅、文征明

        唐寅,公元1498年,在当时的应天府(现在的南京)乡试时考中第一名解元。然而,第二年上京应考时,却莫名其妙的卷入了受贿卖题事件,糊里糊涂的被连累入狱,贬为小吏。心高气傲的唐寅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拒不接受,从此放弃了功名和仕途,终日与诗酒为伴,潜心习画。所以,对唐寅的形容,更确切的是:他是一位怀才不遇、仕途受挫,但又不趋炎附势的有气节的文人画家。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文征明的前半生与唐寅一样怀才不遇,直到53岁都没有考取功名,54岁那年,受人推荐,才谋得了一个低俸微职的翰林院待诏职位。但是,到此时,他的书画已经久负盛名,因此,文征明受到了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他三次请辞,终于被批准回苏州定居,从此,远离仕途,致力于自己的诗文书画。

        唐寅和文征明都出生于1470年,53岁那年,文征明仍然赴考未果,第二年,受人推荐,进了翰林院;而唐寅,仕途受挫,与功名擦肩而过,28岁考中乡试解元,29岁蒙冤入狱,含恨离开,53岁,与世长辞。

        53岁,似乎成为文征明另一个崭新的开始,却见证了唐寅生命的谢幕。

      文征明一生作画,立有“三不肯”,即不肯为藩王贵族、不肯为宦官、不肯为外国使节作画。他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书画的人几乎踏破门槛。文征明是“吴中四大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90岁那年,为人书写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逝去。

      生命的过程是命运使然,却不完全是命运使然。

      尽管如此,唐伯虎在我眼中,仍是一位才气满溢、超凡脱俗的神仙人儿,其他的我们不必深究,读一读他的《桃花庵歌》,自有感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