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长、知识难、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医患关系紧张······医生的地位看似大不如前。
2016年高考,高考状元无一人选择医学专业;
2014年高考结束,不顾家人反对一意孤行要学医,幸好身为一家之主的爸爸是支持我的;
九月,踏入医学院校开始“5+3”八年的漫漫医学路;
初时学校里有三类人:
一是父母强逼着学医。这类同学面对及其繁重的课业表现着强烈的排斥、厌烦情绪。无时无刻不传递着负能量。
二是自己没什么偏好学啥都好。这群人看起来是最为潇洒随意而又豁达的一类人。不担心考试成绩能过就行;不追求外科、诊断等手法操作精准,考试能过就行。
三是心中有白衣梦的人。认真的学习数理化生基础知识;800+外科书、1000+内科书不离身;操作追求满分;实验严谨认真。
这样的划分太过简单。就好比,没有绝对的黑白,占大部分的还是灰。
医学院校的学生是什么样的?
最大的共性就是——所有的医学生都很会读书。
大一课本平均页数300 包括:细胞生物、遗传学、高数、大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系统解剖学
大二课本平均页数500 包括:生理、生化、免疫学、病理学微生物学
大三课本平均页数800 包括:病生、局部解剖学、药理、外科、物理诊断学、实验诊断学、社医、流行病等
学期伊始,学姐说“想学医,就得先学会抱书”。
最大的优点就是——无论先天记忆力如何都能练就极好的记忆力。
医学知识体系复杂,很多时候并无什么联系,琐碎的点很多。
比如:3 3 3 7 6 5 13 13 1 5 21 13 7
知道是啥吗?全身烧伤面积百分比。需要记住的数据多如牛毛,所以,想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吗,来学医吧!
最大的缺点就是——学医学傻了
长期的沉浸于专业知识无法自拔,蜗居于小小的专业圈子,平时看不出什么毛病,当和非医学专业的朋友在一起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比如
女朋友生理期撒娇着“亲爱的,人家不舒服给我煮杯红糖水吧”
医学生男朋友小课堂开课“那玩意没用,除了让你的脂肪细胞变大变大再变大,毫无作用。疼吗?疼的话吃片镇痛片吧。”
再比如
和朋友吃过桥米线时,夹起一根豆芽感慨到“哇,好像蛔虫啊”,然后嘎吱嘎吱吃掉······
啊朋友再见~
最好的地方就是——对朋友对家人来说都是稳妥的大白
即使还未毕业
即使还没成为合格的医生
即使每天上课做实验忙到飞起
当你需要关心或是询问身体上的不舒服时,你的医学生朋友们都会变身大白,嘘寒问暖。“能自己量量体温吗?”“平躺下,把热毛巾捂在肚子上应该会好一点的”“崴脚啦?先用冷毛巾冷敷24小时再用热毛巾敷哦,痛得很厉害的话,别偷懒要去医院哦”······是不是比“多喝热水”温暖多了
学医学得越久,就越在乎周围的人;知识越来越多,越明白生命的脆弱;见的病例越多,越害怕周围的人生病。
有一句戏言:“如果你的朋友学医,就当他失联了吧;如果他学医又在期末,就当他死了吧。”
医学生的大学生活是最不容易迷失,最不容易堕落,最不容易醉生梦死的。为啥?应为没时间。
各种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可是,我们还是很开心啊,医学知识复杂难学但却很有意思;课业忙碌但却十分充实;宿舍教室实验室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却保持了我们的纯真。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并不是每个行业都有机会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