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为了你好

跟朋友聊起早教课程,朋友说,有个小几岁的孩子,能在不识字的情况下,把书本上的诗歌倒背如流,点哪里背哪里。而过了几年,开始识字时,这些内容居然再也不记得。

这样的例子很多。前几天看到一档节目,一个六岁的小朋友读笠翁对立。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理解透彻,令人咋舌。

有能记住的,有记不住的。

过程是一样的,花大把的时间让孩子学习。

这让我想到身边的人,孩子背着跟自己体型不相称的大书包,含胸驼背,父母则在孩子耳边不断提醒孩子——将来可是要念好大学的。

周围有很多家长,年轻的,年长的,都有个夙愿——子能成蛟龙,女能变凤凰。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盼着能给让孩子读个哈佛牛津剑桥,再次一档也是要北大清华,不能再次了。

这句话听着简单,却就这么轻松地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圈住了,好像悟空给师傅画的圈,一边画还一边说,我都是为了你好。

孩子出生的时候,找大师算上一卦,图个好寓意,也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片寄托。

这些孩子从几个月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三字经,唐诗宋词,甚至论语孟子和易经。说句实话,不是没有能读懂这些的孩子,但只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孩子都愿意遵循自身的成长规律,在适当的时期,干适当的事。父母们不甘心,又把孩子送去早教班,心想,唐诗宋词学不来,算数学一学总是可以的吧。孩子们就莫名其妙被安排了算术课。

这个阶段,开明的父母们可能在带着孩子去郊外野餐,提着竹篮装着三明治,让孩子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又享受亲情的怀抱。也可能,他们正抱着孩子在动物园,给长颈鹿喂食,顺便让孩子感受一下狗熊身上其实是带骚味的。

而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则穿梭于家和兴趣班的两点一线,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四瓣,陪着孩子上完每一堂课。

你会说,多学点东西倒也没什么不好。

是啊,可是,这样的夙愿通常不会在孩子踏入小学的那一刻悄然而止。相反,会变本加厉,陪伴孩子一生。

小学的时候,盼着孩子出众,拿第一名还不行,朗诵还要好。

初中的时候,成绩稳定在前几名,那就再报个奥数班学学吧。

……

大学毕业,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找了工作,你也紧张,找了对象,你也操心,生了孩子,你更没谱儿了。这些你的孩子都没有,落人后面了,如何是好。

于是你亲自去相亲网站登记信息,巴不得孩子赶紧找个好人家。

孩子想在大城市闯一闯,你说,隔壁老刘二胎都打酱油了。

孩子似乎离你的要求永远差了一截。

不知道这样苛刻的父母有没有这样要求过自己。

我常想,孩子是一个应该被尊重的独立个体。在每个阶段,他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偏好。作为父母,是没有必要过分要求的。涉猎广泛自然也没什么坏处,只是剥夺了孩子自己的选择权,未免有些不公平。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他们自己过得并不是太如意。要么在事业上不如人,要么在生活里有太多没实现的目标,孩子就成了唯一的寄托。换句话说,孩子好似一颗转运珠,握在手里,摩挲好了,兴许就能改变命运,再也不必走原来的路,苟原来的且。

可这样真的好吗?

孩子之所以为孩子,是天性使然。

父母大可不必给孩子设太多目标,实现了一个还要追加到两个,两个变四个,裂变增长。多给孩子点自由,让他自己去选择吧。给他一点空间,他可能打个趔趄吓你一跳,但你看,他马上又站稳了。

你的孩子是如此特别,不会让你失望。

父母给孩子的爱最为慈悲和深沉。

因为爱不是枷锁,爱是成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室内装潢有什么前途,跟个师傅学就可以了,那还用得着去报个学校花那么多钱去学习,还不如去学个厨师的手艺,现在人人...
    叶子Q阅读 2,481评论 0 1
  • “我都是为了你好”,对于80/90两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句话都是从小听到大的。从小时候各种疯狂的奇奇怪怪的补习班...
    always寂阅读 3,803评论 0 0
  • 吴冠中:著名绘画大师,作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专。1947年至1...
    Sophia的博客阅读 6,466评论 0 0
  • 难得有,一个好天气, 雾霾散尽,风微微地吹, 阳光明媚着灿烂, 视野变得远而又远, 天格外的一片蓝碧, 麦子格外的...
    诗与远方工作室阅读 1,137评论 0 2
  • 心中的渴望, 在遥远的另一端。忽隐忽现。 未来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是明天还是明天的明天。 希望就像那彼岸的...
    微诗人阅读 2,256评论 4 2